-
关于2021年下半年全校综合性交叉学习网上选课的通知
2021-09-18为使教师能更快地适应学科和科技变化的新趋势,充分运用我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优势突出的有利条件,学校从2005年开始实施青年教师交叉学习培养计划,每年开设两期全校综合性交叉学习课程。现根据各学院(系)上报拟开设的全校综合性交叉课程,结合学校实际,确定《生命科学导论》等8门课程为2021年下半年综合性交叉学习课程表。请参加综合性交叉学习的教师注意以下选课事项:一、根据《浙江大学各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基本条件的通知》(浙大人发[2020]32号)文件精神,申报高校教师高级职务者,要求具有交叉学习进修的经历,其中申报正高职务者应完成三门交叉学习规定的课程。(附属医院卫生技术高级职务人员兼评高校教师高级职务者,可不做要求)。二、参加综合性交叉课程学习的教师,在3-5年内每人主修3门课程,并鼓励多选,其中有2门必须为跨学科门类的课程。希望理工农医学科类的教师与人文经管学科类的教师尽量互跨学科门类进行选课,通过交叉学习和交流,拓展学科思维,开阔学术和研究视野。三、综合性交叉课程的学习采取业余方式,为保证交叉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不影响教师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每人只任选1门课程,每门课程限选50人。四、网上选课时间为9月18日—9月25日。五、交叉课程网上选课方法(请点击查看)。六、开设课程(请点击课程名称查看每门课任课教师、教学计划、授课时间地点安排等):1.《生命科学导论》2.《中国历史文化专题》3.《心理学及其应用》4.《公共管理基础》5.《新闻与传播前沿》6.《脑科学导论》7.《创新药物研发理论与实践》8.《茶文化、茶科技与茶健康》 联系电话:郝老师 88981024。选课技术问题请咨询温老师:15507928028。已选修的交叉课程成绩查询网址为:http://hrm.zju.edu.cn/,用统一身份认证的账号和密码登录后点击“个人信息”进入“资格类信息”进行查询。 浙江大学人事处 2021年9月18日
-
2021级07010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博士培养方案
2021-09-172021级07010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博士培养方案所属院系数学科学学院学位类别学术学位学制3最低总学分12公共学位课最低学分4专业课最低学分5专业学位课最低学分3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品德良好;实事求是,学风严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扎实的统计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具有一定的独立从事与概率统计相关的学术研究和应用能力的专业化人才(二)基本要求1.品德素质: 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制度,坚持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学风,恪守学术道德,有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身心健康2.知识结构:掌握坚实宽广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基础理论知识,注重概率统计理论基本结果、基本方法的学习和创新,系统掌握概率统计学科某特定方向的专门知识和应用技能,包括理论体系、模型结构、数据特征和算法实现等,了解其现状和发展趋势。3.基本能力: 具有独立的科学研究能力,包括阅读文献、发现问题、理论证明、模型建立,以及设计试验,收集数据并对进行处理分析的能力等。具备能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展示学术专长的学术交流能力。培养方向:1、极限理论 2、计量经济 3、随机过程论 4. 应用统计,读书(学术、实践)报告:具有独立的科学研究能力,包括阅读文献、发现问题、理论证明、模型建立,以及设计试验,收集数据并对进行处理分析的能力等。具备能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展示学术专长的学术交流能力。开题报告: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应强调同科技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发展密切联系,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要体现学科领域的前沿性和先进性。论文开题报告是博士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开题报告的时间,普通博士研究生应于入学后 1.5 学年内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直接攻博生应于入学后 2.5 学年内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硕博连读生应于转博后的 1 年内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博士研究生应填写规定格式的开题报告,并在研究所(或本专业)公开、集中进行,由导师(组)和本专业其他教师共同审定。中期考核(检查):普通博士研究生在第一学年结束后完成中期考核,直接攻博研究生在第二学年结束后完成中期考核,硕博连读研究生根据入学时间的不同,在进入博士阶段后一年或一年半后完成中期考核。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在每年4月份和11月份左右进行,具体安排请关注学院关于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的通知。论文中期进展:研究生应在开题报告后 1 年内,撰写《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并公开进行学位论文中期进展报告,由以研究生导师及导师团队成员为主体组成的考核小组(至少 3 名)评审。通过中期进展报告的研究生应登录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完成《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进展报告信息表》,经导师、院系审核,下载并由导师签字确认后,以书面形式提交学院存档备案。预答辩(预审):博士研究生应于学位论文正式答辩前 2 个月提出预答辩(预审)申请,申请时需填写《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预审)申请表》。毕业和授予学位标准:1.修完必修课程且达到本专业培养方案最低课程学分要求。2.完成所有培养过程环节考核并达到相关要求。3.通过学位论文答辩。4.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应在相应学科领域内取得具有前沿性与创新性的创新成果。创新成果标准必须满足浙江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研究生毕业出口标准。5.在读期间必须承担本院本科生课程助教工作。在学制内需要完成一个长学期的助教工作任务,并考核合格。6.在读期间需有出国(境)交流的经历,其中包含出国留学、短期学术交流、技术培训、学习实习、参加竞赛、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活动。质量保证体系:根据“浙江大学数学学院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实施细则”、“数学学院中期考核实施细则"、“浙江大学数学学院博士、硕士学位论文隐名评阅实施细则”等对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进行质量保证。备注:专业学位课中,除必修课外,至少选2学分。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参加社会实践,具体要求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平台课程必修/选修课程性质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总学时开课学期备注必修公共学位课3310001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32春、夏、秋、冬必修公共学位课0500008研究生英语基础技能10春、夏、秋、冬必修公共学位课0500009研究生英语能力提升132春、夏、秋、冬必修专业学位课3502002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116秋 必修必修专业学位课0611286现代数学概论696秋必修,学院平台课。现代数学概论由6门课组成,自2020级新生起,现代数学概论任选4门课通过,则可获得该课程的6个学分。方向课程1、极限理论 2、计量经济 3、随机过程论 4. 应用统计研究内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必修/选修课程性质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总学时开课学期备注选修专业学位课3511003测度弱收敛232春选修专业学位课3511002现代统计推断方法348春夏 学科前沿类选修专业学位课0611243高等数理统计348春夏选修专业选修课0613123高等计量经济学232春夏选修专业选修课0613242时间序列分析及其应用232秋 研究方法类选修专业选修课0613241概率论前沿问题选讲348秋冬 学科前沿类选修专业选修课0613121随机分析232春选修专业选修课0613108统计中的逼近理论232春 研究方法类
-
2021级07010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直博培养方案
2021-09-17021级07010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直博培养方案所属院系数学科学学院学位类别学术学位学制5最低总学分30公共学位课最低学分7专业课最低学分15专业学位课最低学分9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一)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品德良好;实事求是,学风严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扎实的统计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具有一定的独立从事与概率统计相关的学术研究和应用能力的专业化人才。(二) 基本要求 1. 品德素质: 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制度,坚持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学风,恪守学术道德,有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身心健康。 2. 知识结构: 掌握坚实宽广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基础理论知识,注重概率统计理论基本结果、基本方法的学习和创新,系统掌握概率统计学科某特定方向的专门知识和应用技能,包括理论体系、模型结构、数据特征和算法实现等,了解其现状和发展趋势。 3. 基本能力: 具有独立的科学研究能力,包括阅读文献、发现问题、理论证明、模型建立,以及设计试验,收集数据并对进行处理分析的能力等。具备能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展示学术专长的学术交流能力。培养方向:1、极限理论 2、计量经济 3、随机过程论 4、应用统计,读书(学术、实践)报告:要求做读书报告10次,其中至少公开在学科或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作口头学术报告2次。读书报告考核通过计4学分。开题报告: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应强调同科技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发展密切联系,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要体现学科领域的前沿性和先进性。论文开题报告是博士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开题报告的时间,普通博士研究生应于入学后 1.5 学年内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直接攻博生应于入学后 2.5 学年内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硕博连读生应于转博后的 1 年内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博士研究生应填写规定格式的开题报告,并在研究所(或本专业)公开、集中进行,由导师(组)和本专业其他教师共同审定。中期考核(检查):普通博士研究生在第一学年结束后完成中期考核,直接攻博研究生在第二学年结束后完成中期考核,硕博连读研究生根据入学时间的不同,在进入博士阶段后一年或一年半后完成中期考核。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在每年4月份和11月份左右进行,具体安排请关注学院关于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的通知。论文中期进展:研究生应在开题报告后 1 年内,撰写《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并公开进行学位论文中期进展报告,由以研究生导师及导师团队成员为主体组成的考核小组(至少 3 名)评审。通过中期进展报告的研究生应登录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完成《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进展报告信息表》,经导师、院系审核,下载并由导师签字确认后,以书面形式提交学院存档备案。预答辩(预审):博士研究生应于学位论文正式答辩前 2 个月提出预答辩(预审)申请,申请时需填写《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预审)申请表》。毕业和授予学位标准:1.修完必修课程且达到本专业培养方案最低课程学分要求。2.完成所有培养过程环节考核并达到相关要求。3.通过学位论文答辩。4.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应在相应学科领域内取得具有前沿性与创新性的创新成果。创新成果标准必须满足浙江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研究生毕业出口标准。5.在读期间必须承担本院本科生课程助教工作。在学制内需要完成总共一学年的助教工作任务,并考核合格。6.在读期间需有出国(境)交流的经历,其中包含出国留学、短期学术交流、技术培训、学习实习、参加竞赛、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活动。质量保证体系:根据“浙江大学数学学院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实施细则”、“数学学院中期考核实施细则"、“浙江大学数学学院博士、硕士学位论文隐名评阅实施细则”等对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进行质量保证。备注:专业学位课中,除必修课外,选修的学院平台课至少选1门,其余的专业学位课根据研究方向至少选3学分。 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参加社会实践,具体要求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平台课程必修/选修课程性质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总学时开课学期备注必修公共学位课33200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32春、夏、秋、冬必修公共学位课0420002自然辩证法概论124春、夏、秋、冬必修公共学位课0500008研究生英语基础技能10春、夏、秋、冬必修公共学位课0500009研究生英语能力提升132春、夏、秋、冬必修公共学位课3310001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32春、夏、秋、冬必修公共选修课0000999公共素质类课程至少1门(具体课程详见清单,个人学习计划制定时勿以具体课程替代)116春、夏、秋、冬必修专业学位课3502002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116秋 必修选修专业学位课0622004偏微分方程348春夏学院平台课选修专业学位课3522001微分流形与黎曼几何348秋冬学院平台课 选修专业学位课0622002代数拓扑348春夏学院平台课选修专业学位课3522003实分析348秋冬学院平台课必修专业学位课0611286现代数学概论696秋必修,学院平台课。现代数学概论由6门课组成,自2020级新生起,现代数学概论任选4门课通过,则可获得该课程的6个学分。必修专业学位课0622001泛函分析348秋冬必修,学院平台课选修专业学位课3522002现代代数学348春夏学院平台课方向课程1、极限理论 2、计量经济 3、随机过程论 4、应用统计研究内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必修/选修课程性质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总学时开课学期备注选修专业学位课0621101数理统计348秋冬选修专业学位课3521005计量经济学348春夏选修专业学位课0621237高等概率论348秋冬选修专业学位课0621238随机过程348春夏选修专业学位课3521003优化理论与算法348春夏 研究方法类 选修专业学位课3511003测度弱收敛232春选修专业学位课0611243高等数理统计348春夏选修专业学位课3521002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348春夏选修专业学位课3521004高维统计方法348秋冬 学科前沿类选修专业学位课3511002现代统计推断方法348春夏 学科前沿类选修专业学位课3521001科学计算348春夏选修专业学位课3521006随机分析与金融数学348春夏选修专业选修课3523011现代精算风险理论232春选修专业选修课0623111数据统计分析232春选修专业选修课3523007应用统计232春选修专业选修课3523004金融数据的统计模型与分析232春夏 研究方法类选修专业选修课0613121随机分析232春选修专业选修课3523008非线性时间序列(非参数方法)348秋冬 学科前沿类选修专业选修课3523006统计计算与数值模拟348秋冬 研究方法类选修专业选修课0613241概率论前沿问题选讲348秋冬 学科前沿类选修专业选修课3523009统计建模与案例分析348春夏 研究方法类选修专业选修课0613242时间序列分析及其应用232秋 研究方法类选修专业选修课0613123高等计量经济学232春夏选修专业选修课0613108统计中的逼近理论232春 研究方法类
-
2021级070104应用数学博士培养方案
2021-09-172021级070104应用数学博士培养方案所属院系数学科学学院学位类别学术学位学制3最低总学分12公共学位课最低学分4专业课最低学分5专业学位课最低学分3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一) 培养目标 具有正确的价值观;热爱祖国;实事求是,学风严谨;具有较扎实的数学基本理论知识、较宽的知识面、较为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独立从事与应用数学相关的研究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学习和学术交流。(二) 基本要求 1. 品德素质: 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制度,坚持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学风,恪守学术道德,有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身心健康。 2. 知识结构: 掌握较为坚实宽广的数学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深入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方向及国际学术研究前沿。掌握科学研究的先进方法。 3. 基本能力: 具有较为独立的科学研究能力,包括读懂专业文献、通过阅读文献发现新的问题、并进一步具有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等。培养方向:应用数学,读书(学术、实践)报告:要求做读书报告6次,其中至少公开在学科或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作口头学术报告1次。读书报告考核通过计2学分。开题报告: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应强调同科技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发展密切联系,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要体现学科领域的前沿性和先进性。论文开题报告是博士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开题报告的时间,普通博士研究生应于入学后 1.5 学年内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直接攻博生应于入学后 2.5 学年内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硕博连读生应于转博后的 1 年内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博士研究生应填写规定格式的开题报告,并在研究所(或本专业)公开、集中进行,由导师(组)和本专业其他教师共同审定。中期考核(检查):普通博士研究生在第一学年结束后完成中期考核,直接攻博研究生在第二学年结束后完成中期考核,硕博连读研究生根据入学时间的不同,在进入博士阶段后一年或一年半后完成中期考核。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在每年4月份和11月份左右进行,具体安排请关注学院关于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的通知。论文中期进展:研究生应在开题报告后 1 年内,撰写《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并公开进行学位论文中期进展报告,由以研究生导师及导师团队成员为主体组成的考核小组(至少 3 名)评审。通过中期进展报告的研究生应登录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完成《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进展报告信息表》,经导师、院系审核,下载并由导师签字确认后,以书面形式提交学院存档备案。预答辩(预审):博士研究生应于学位论文正式答辩前 2 个月提出预答辩(预审)申请,申请时需填写《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预审)申请表》。毕业和授予学位标准:1.修完必修课程且达到本专业培养方案最低课程学分要求。2.完成所有培养过程环节考核并达到相关要求。3.通过学位论文答辩。4.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应在相应学科领域内取得具有前沿性与创新性的创新成果。创新成果标准必须满足浙江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研究生毕业出口标准。5.在读期间必须承担本院本科生课程助教工作。在学制内需要完成一个长学期的助教工作任务,并考核合格。6.在读期间需有出国(境)交流的经历,其中包含出国留学、短期学术交流、技术培训、学习实习、参加竞赛、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活动。质量保证体系:根据“浙江大学数学学院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实施细则”、“数学学院中期考核实施细则"、“浙江大学数学学院博士、硕士学位论文隐名评阅实施细则”等对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进行质量保证。备注:专业学位课中,除必修课外,专业基础课二选一,其余的专业学位课至少再选2学分。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参加社会实践,具体要求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平台课程必修/选修课程性质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总学时开课学期备注必修公共学位课0500008研究生英语基础技能10春、夏、秋、冬必修公共学位课0500009研究生英语能力提升132春、夏、秋、冬必修公共学位课3310001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32春、夏、秋、冬必修专业学位课0611286现代数学概论696秋必修,学院平台课。现代数学概论由6门课组成,自2020级新生起,现代数学概论任选4门课通过,则可获得该课程的6个学分。选修专业学位课3511005数据驱动的建模与计算232秋冬 专业基础课选修专业学位课3511004数据科学中的数学逼近方法348春夏 专业基础课必修专业学位课3502002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116秋 必修方向课程应用数学研究内容:1、图形学与计算几何;2、函数逼近与分形理论及其应用;3、小波分析理论及其应用;4、非线性发展方程与动力系统; 5、组合数学;6、数据科学中的数学方法。必修/选修课程性质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总学时开课学期备注选修专业学位课0611164图形学的新进展232春、夏 学科前沿类选修专业学位课0611232代数组合学232秋冬选修专业学位课0611235有限域及其应用232秋冬选修专业选修课0613171几何设计新进展232春 学科前沿类选修专业选修课0613206几何与物理中的偏微分方程232秋冬 研究方法类选修专业选修课0613169随机微分方程232秋选修专业选修课0613172分形集合的几何性质348春夏选修专业选修课3513002分形上的分析232秋冬选修专业选修课0613166数字几何处理232秋 研究方法类
-
浙江大学数据科学研究中心2022年推荐免试研究生(数学方向)接收办法
2021-09-17浙江大学数据科学研究中心现有招生一级学科包括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学,分别依托数学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管理学院进行招生。目前,数学科学学院正在开展2022年通过推荐免试方式接收全国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学术学位硕士、学术学位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生)工作,具体办法如下:一、招生工作小组学院成立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院的研究生复试和录取工作,受理考生的申诉。申诉联系人:孙凯 电话:0571-87953872电子邮箱:sunkai@zju.edu.cn二、招生计划数学科学学院拟接收2022年数学专业学术学位推免硕士生46名(含数学中心单列名额2名);拟接收数学专业学术学位推免直博生共计28名(含1个理学+X交叉名额)。以最终实际录取为准。三、报考基本条件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2、可获得所在学校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3、对数学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学术潜质。鼓励对学术研究兴趣浓厚,具有优秀研究潜质的同学申请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申请直接攻博的同学英语水平需至少达到以下其中一项要求:大学英语六级460分及以上,成绩有效期为五年,即2017年9月1日以后的成绩有效;或雅思5.5分及以上,或托福80分及以上,成绩有效期参照证书的有效期。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四、接收程序1、外校推免生报名方式参见:《浙江大学关于2022年接收外校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安排的通知》。2、本校推免生推荐工作按本校“浙江大学关于做好2022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实施。申请就读本院系的考生参加本院系组织的招生复试;申请本校跨院系来数学科学学院复试的考生,请最晚于2021年9月17日17点前将纸质版2022年跨院系直博申请表.xlsx交至浙大玉泉校区逸夫工商管理楼200-2办公室(张茜),同时将电子版发送至:0919012@zju.edu.cn(邮件名:交叉名额推免生申请+姓名)。申请本校跨院系复试去外院的考生,请与所跨院系研究生教育科联系,参加所跨院系组织的招生复试。 学院组成专家组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决定复试名单,具体复试时间和名单另行通知。五、复试办法本校推免生复试形式为线下复试。外校推免生复试形式为线上复试,采用钉钉(DingTalk)平台以网上远程形式组织。复试形式:笔试+综合面试。笔试科目为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考试时间为2个半小时。综合面试内容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学术水平和外语能力考核。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主要包括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科学精神、学术道德、专业伦理、诚实守信等方面;学术水平和外语能力考核主要包括专业基础知识、科研思维逻辑、创新能力、英语运用能力等方面。每位通过初审的申请人综合面试时间原则上不少于20分钟,面试过程全程录音录像。复试成绩100%=笔试成绩60%+面试成绩40%六、待录取与公示 复试成绩满分为100分,成绩低于60分为不及格,不予录取。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或体检不合格不予录取。学院按照申请人复试成绩和推免招收名额,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确定待录取名单。根据教育部推免生工作安排,所有推免生均须在中国研招网“推免服务系统”(网址:http://yz.chsi.com.cn/tm)填写报考志愿、接收并确认招生单位的复试及待录取通知。申请人应在学院规定的时间内在网上确认是否接受待录取。若在规定时间内未确认,则视为放弃,学院有权撤销待录取。七、其他事项 1、申请人必须保证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若申请人在推免生招生过程中弄虚作假、有论文抄袭、虚报获奖或科研成果等学术不端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影响推免生招生过程和结果公平公正行为的学生,一经查实,取消复试资格;已录取的取消录取资格;已入学的取消学籍。2、我校拟录取的推免生应出色完成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业,并按期毕业,拟录取后如出现以下情形之一者,将被取消录取资格:(1)政审不合格;(2)从考生报名至入学报到之日,受到任何处分;(3)本科最后一学年课程成绩出现不及格记录;(4)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未达到良及以上(或80分以上);(5)应届毕业时无法获得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3、我校拟录取的推免生请于2022年3月自行到当地二甲及以上医院体检,并于2022年3月31日前将体检表寄送到浙江大学录取您的院系研究生科。体检不合格取消录取资格。”4、 推免生招生相关工作人员有直系亲属或利益相关人员报名参加本单位推免生招生的应主动申请回避,有非直系亲属等报名参加推免生招生的要主动报备。相关学生申请时也应主动向学校报备声明。对未按规定报备声明回避关系且影响推免生招生过程和结果公平公正的,学校将依规依纪严肃处理。附录:数据科学研究中心数学专业方向博士研究生导师目录学科名称学科代码导师姓名主要研究方向备注邮箱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070103蒋杭进统计建模和统计推断(贝叶斯方法,蒙特卡洛)、统计/机器学习、生物统计和计算生物学数据分析(大数据)蒋杭进导师优先考虑有良好的编程能力,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自学能力的同学。骆威导师优先考虑数学功底扎实、英文读写过关的同学。林俊宏导师优先考虑数学基础素养好、具有求是创新科学精神、精力充沛的同学。Andre python导师欢迎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学生申请,专业包括但不限于生物学、生态学、流行病学、政治学、地理学等。jianghj@zju.edu.cn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070103骆威充分降维;高维数据分析weiluo@zju.edu.cn数学、应用数学070104林俊宏学习理论,压缩感知,数据科学的数学方法 junhong@zju.edu.cn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070103Andre Python· 应用空间统计学· 空间扩散· 贝叶斯层次模型apython@zju.edu.cn浙江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22年推荐免试研究生接收办法:http://www.math.zju.edu.cn/2021/0917/c38087a2422244/page.htm
-
浙江大学数据科学研究中心2022年博士研究生(管理科学与工程方向)招生简章
2021-09-17“浙江大学数据科学研究中心”成立于2017年5月18日,是以统计学、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和管理学为核心支撑学科,以大数据理论、应用研究和人才培养为主的校级学术创新研究机构。研究中心强调与经济学、医学、生命科学、社会学、工学等众多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在获取基础研究的硕果同时,注重于科研技术成果的转化。面向市场和产业需求进行人才培养,着重培养研究型和技术型人才,同时通过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教学、研究师资队伍,大力培养复合型数据科学人才。中心发展的方向包括研究数据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为处理海量的、高维的数据发展分析的工具和算法,进而为应用和管理提供方向;设立数据科学的教学平台,培养相关领域内的国际化高端人才。研究中心致力于面向大数据战略前瞻问题和社会需求,为不同学科之间实现有渠道的、有组织的合作提供平台,凝聚和培养数据科学一流人才,打造高质量、高效率的数据科学核心技术与理论研究创新平台。浙江大学数据科学研究中心现有招生一级学科包括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学,分别依托数学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管理学院进行招生。管理学院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如下:一、招生方式管理学院博士生招生方式包括直接攻博、硕博连读以及普通招考,考核方式实施“申请-考核”选拔机制。二、招生专业(含学制、学习方式) 管理学院2022年计划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与工商管理学科招收全日制非定向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具体招生专业请查阅《浙江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目录》。直接攻博生学制5年,硕博连读生学制为硕士阶段与博士阶段合计5年,普通招考博士学制3.5年。三、各类博士生的申请条件(一)直接攻博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2. 在本科就读学校取得教育部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3.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学术潜质和专业能力;4. 诚实守信,学风端正,不存在任何有违学术道德、专业伦理等行为。 5. 身心健康,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6. 专业成绩名列专业前列(一般前10%); 7. 外语成绩优秀。要求通过国家英语6级548分及以上;或英语6级517分及以上且英语4级570分及以上;或雅思6.5分及以上;或托福90分及以上; 8. 获二次以上学校高等级奖学金; 9. 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或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有特殊学术专长和具有突出培养潜质者,上述6-8条件可适当放宽。(二)硕博连读1.符合教育部和浙江大学关于博士生的报考条件;2.本校在学硕士研究生;3.完成硕士阶段全部课程学习,成绩优秀;4.国家英语六级518分及以上,或托福85分及以上,雅思6.0分及以上(成绩有效期五年);5.需通过学院综合面试;6.具有较强创新精神、科研能力和学术志趣;7.经硕士生指导教师和博士生指导小组的考核推荐。(三)普通招考1.符合教育部和浙江大学关于博士生的报考条件;2.身心健康,达到国家和学校规定的体检要求,能够独立完成学业;3.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最迟须在入学前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申请人持境外获得的学位证书申请,须在2022年3月31日前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并提交认证报告;4.国家英语水平成绩六级518分及以上或托福 85分及以上或雅思6.0及以上;或者入学前五年内在英语国家或地区获得过硕士或博士学位(以上各类英语成绩有效期五年,截止日为入学当年的9月1日);少民计划、对口支援及援疆师资计划等国家专项计划的英语报考条件为新大学英语六级426及以上或旧大学英语六级合格及以上或英语专业八级合格或WSK(PETS 5)合格或在英语国家获得过学士及以上学位;5.有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6.能在入学前将人事档案关系转至学校,且在校期间以全日制非在职脱产培养;7.在读博士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报名截止日前需向我校研究生招生处提交所在培养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四、各类博士生申请程序(一)直接攻博1.申请时间2021年8月10日~9月11日在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免试生申报系统提交申请。报名阶段只须填报学院和专业,不选择报考导师。2.递交材料 报名系统上传附件需要包含以下材料:(1)身份证和学生证的原件扫描件;(2)本科阶段成绩单(教务部门盖章原件扫描件);本科阶段成绩单(教务部门盖章原件扫描件);(3)其他证明材料(如发表论文情况、各类获奖或资格证书、四级六级托福雅思等英语水平证明的原件扫描件)(4)已发表过的学术论文、出版物或工作成果的原件与复印件、在曾从事过的科技活动中获奖或表现突出的书面证明原件扫描件;(5)两位与申请学科有关的正高职称专家的“专家推荐信”。3.初审通过公布时间和方式9月16日~9月30日,通过短信通知复试考生。4.复试考核时间 复试考核时间安排在9月23日~10月10日左右。 直接攻博具体申请程序参见浙江大学研究生招生网与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相关通知。(二)硕博连读硕博连读博士生申请者经向学院线下申请及考核通过后登录学校研究生管理系统网上报名申请。1.线下申请时间2022年春季入学,线下申请时间为2021年10月中旬~11月中旬。2022年秋季入学,线下申请时间为2022年4月中旬~5月中旬。(注:少干生只能申请秋季入学硕博连读)具体申请时间另行通知。2.递交材料 (1)《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在校硕士生硕博连读申请表》; (2)两位专家推荐书(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专家推荐并密封、签名); (3)外语证书复印件; (4)硕士期间成绩单。3.初审通过公布时间和方式截止申请后1周内,通知初审通过考生。4.面试考核时间 2022年春季入学,面试考核时间为2021年11月下旬。 2022年秋季入学,面试考核时间为2022年5月下旬。5. 网上报名考核通过后,登录学校研究生管理系统进行网上报名申请。网上报名申请时间:2021年10月中旬为申请2022年春季入学的硕博连读生开通报名系统,2022年4月中旬为申请2022年秋季入学的硕博连读生开通报名系统;具体申请程序参见学校研究生招生网和学院2022年硕博连读申请相关通知;国家少数民族骨干专项计划的硕博连读生只能申请秋季入学,与普通招考的少数民族骨干生统一考核录取。(三)普通招考1.申请时间网上报名申请时间:2021年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所有全日制非定向博士学位申请者,以及教育部“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定向培养研究生计划”、“援疆博士师资计划”等专项计划申请者都须在该时间段报名。具体报名时间和程序参见《浙江大学2022年普通招考博士研究生招生第一次报名通知》。报名阶段只须填报学院和专业,不选择报考导师。2.递交材料 考生将以下书面材料于2021年12月20日前寄送至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学管理中心(邮寄地址见后):(1)《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报考申请表》;(2)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期间成绩单(复印件加盖研究生管理部门成绩公章或考生档案所在管理部门公章);(3)学士、硕士阶段的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毕业生须提供研究生证复印件);(4)专家推荐书原件(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专家推荐)并密封、签名,或者由专家用电子邮件方式直接发送给学院教学管理中心邮箱academicgy@zju.edu.cn;(5)科研成果、各种获奖证书的复印件;(6)外语水平成绩证明复印件;(7)硕士学位论文(应届硕士生需提供硕士论文开题报告);(8)拟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计划书;(9)在读博士研究生需提交培养单位“同意报考”证明。3.初审通过公布时间和方式 2022年1月中旬,在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网站公布初审结果。4.复试考核时间笔试时间为2022年3月上旬,面试时间为2022年4月上旬。普通招考博士生招生具体程序和要求参见《浙江大学管理学院2022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招生选拔机制实施细则》。五、特色奖助学金在学校奖助政策的基础上,还设有管理学院春晓基金奖学金(下设“优异奖学金”和“助梦奖学金”)、管理学院文奇奖学金、管理学院新海公益责任奖学金和管理学院恒逸奖学金等。六、博士招生培养的特色项目在管理学院国际合作网络平台基础上,学院每年与英国剑桥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荷兰蒂尔堡大学等开展联合培养项目。七、咨询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咨询联系人:张世琪联系方式:0571-88206117 academicgy@zju.edu.cn邮寄地址: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管理学院B701教学管理中心附录:数据科学研究中心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博士研究生导师目录学科名称学科代码导师姓名主要研究方向备注邮箱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00高照省经济与金融市场数据分析,高维大尺度时间序列分析,统计机器学习,金融资产定价理论高照省导师优先考虑数理统计知识和编程功底扎实的,并且对经济和金融市场有一定的了解,对金融经济大数据分析和数据驱动决策问题感兴趣,未来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或者金融、计量、数据等相关行业的同学zhaoxing_gao@zju.edu.cn管理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20100081200徐仁军· 自然语言+视觉(NLP+CV)->知识表征学习 从感知到认知 神经网络新模型设计· 机器学习理论 可解释机器学习 深度强化学习· 有趣的学科交叉研究和应用徐仁军导师优先考虑英语读写优秀、数学功底扎实、计算机代码能力强(熟悉算法和数据结构、Python、Tensorflow、Pytorch),有相关科研经历,对世界充满好奇、强执行力的同学。rux@zju.edu.cn
-
【内网】关于公布浙江大学2021-2022年定点家具采购供应商名单的通知
2021-09-14各单位:为进一步规范和便捷日常零星家具采购(采购金额在10万元以下)工作,对2021-2022年零星家具采购业务进行了定点家具采购供应商资格公开招投标,现将三个标项中标供应商名单和价格表(见附件)发给你们,请按照家具资产管理有关规定做好日常零星家具采购工作。登录服务平台采购步骤如下:登陆学校综合服务门户(http://zhfw.zju.edu.cn/)进入“浙大通行证”,点击“家具管理系统”-“我的商城”-“浙江大学家具采购服务平台”就可进入“零星家具采购供应商名录”,进入标项一中标厂家“杭州百利文仪家具有限公司”或者标项二、三中标厂家“圣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店铺直接选购家具。或通过总务处主页(http://www.zwc.zju.edu.cn/)进入“服务大厅”-“家具管理”-“家具管理系统”- “我的商城”-“浙江大学家具零星采购平台”就可进入“零星家具采购供应商名录”,进入标项一中标厂家“杭州百利文仪家具有限公司”或者标项二、三中标厂家“圣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店铺直接选购家具。总务处2021年9月14日附件:附件1.标项一:2021-2022年油漆类、板材类木质家具定点采购价格表.xlsx附件2.标项二:2021-2022年椅子定点采购价格表.xlsx附件3.标项三:2021-2022年钢制家具定点采购价格表.xlsx
-
本科生院 研究生院关于2021年下半年部分节假日教学安排的温馨提醒
2021-09-13根据《浙江大学2021-2022学年校历》,现将2021年下半年部分节假日的教学安排温馨提醒如下:一、中秋节9月19日至21日放假调休,具体为:9月19日(周日)放假,原周日课程照常进行;9月20日(周一)与9月18日(周六)的课对调;9月21日(周二)国家法定节假日,放假停课。二、国庆节10月1日至7日放假调休,具体为:10月1日(周五)至3日(周日)国家法定节假日,放假停课;10月4日(周一),补休,放假停课;10月5日(周二)与10月9日(周六)的课对调;10月6日(周三),补休,放假停课;10月7日(周四)与9月26日(周日)的课对调。三、秋季校运动会10月22日(周五)停课,安排在10月16日(周六)补课。四、浙江大学学生节12月31日(周五)停课,安排在2022年1月4日(周二)补课。 附件:2021年下半年部分节假日教学安排示意图.pdf
-
One-point distribution of the geodesic in directed last passage percolation
2021-09-06 -
双正交(biorthogonal) 系综渐近分析的Riemann-Hilbert方法
2021-09-06 -
浙江大学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关于2022年接收推荐免试直博生(管理科学与工程方向)的通知
2021-08-20浙江大学数据科学研究中心现有招生一级学科包括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学,分别依托数学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管理学院进行招生。目前,数学科学学院正在开展接收推荐免试直博生工作,具体信息如下: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国际直博生项目(International PhD)旨在培养与国际接轨的管理学科高端研究型人才,学制5年,采用与国际接轨的培养体系,提供丰富的海外学习和学术交流机会,并给予资助和奖励。 一、接收推免生的初选条件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2.在本科就读学校取得教育部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3.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学术潜质和专业能力;4.诚实守信,学风端正,不存在任何有违学术道德、专业伦理等行为。 5.身心健康,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6.专业成绩名列专业前列(一般前10%); 7.外语成绩优秀。要求通过国家英语6级548分及以上;或英语6级517分及以上且英语4级570分及以上;或雅思6.5分及以上;或托福90分及以上; 8.获二次以上学校高等级奖学金; 9.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或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有特殊学术专长和具有突出培养潜质者,上述6-8条件可适当放宽。 二、接收推免生的申请程序(一)研究生院网上申请 申请者根据浙江大学研究生院招生网站公布的“浙江大学关于2022年接收外校推荐免试研究生系统开放的通知”,登录我校“免试申请网报系统”填写有关栏目并提交申请,网上报名开放时间为2021年8月10日~9月11日。如申请内容有改变,可以自行在“状态查询”页面修改。 报名时上传附件需要包含以下材料:l 身份证和学生证的原件扫描件;l 本科阶段成绩单(教务部门盖章原件扫描件);l 教务部门出具的成绩排名(教务部门盖章原件扫描件,可先上传前五学期排名);l 其他证明材料(如发表论文情况、各类获奖或资格证书、四级六级托福雅思等英语水平证明原件扫描件);l 两位与申请学科有关的正高职称专家的“专家推荐信”(专家推荐信.pdf)。 申请材料的扫描件合并成一个PDF文件。如果上传ZIP文件请清楚命名压缩包内各个文档,以便审阅。 本校学生如申请本院推免直博生,请在截止日期之前登录“免试申请网报系统”进行报名并按以上要求提交材料。各专业博导相关信息可参考附件(管理学院博导详情表.pdf),具体信息以2022年博士生招生专业目录为准。报名阶段可不填写申请导师。 (二)初选结果及通知 “免试申请网报系统”中不进行审核,获复试资格的申请者将短信通知。申请人取得正式推免资格后需按照教育部及学校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教育部“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 ”(网址:http://yz.chsi.com.cn/tm)填写报考志愿以及完成接收、确认我校复试及待录取通知等环节。 已参加浙江大学管理学院2021年IPhD夏令营活动的学生,请根据学院的邮件通知进行申请及后续事宜。 推免生申请其他事项和政策等详情参见“浙江大学关于2022年接收外校推荐免试研究生系统开放的通知”。 咨询电子邮箱:academicgy@zju.edu.cn(请注明主题:推免直博生申请)。附录:数据科学研究中心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博士研究生导师目录学科名称学科代码导师姓名主要研究方向备注邮箱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00高照省经济与金融市场数据分析,高维大尺度时间序列分析,统计机器学习,金融资产定价理论高照省导师优先考虑数理统计知识和编程功底扎实的,并且对经济和金融市场有一定的了解,对金融经济大数据分析和数据驱动决策问题感兴趣,未来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或者金融、计量、数据等相关行业的同学zhaoxing_gao@zju.edu.cn管理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20100081200徐仁军· 自然语言+视觉(NLP+CV)->知识表征学习 从感知到认知 神经网络新模型设计· 机器学习理论 可解释机器学习 深度强化学习· 有趣的学科交叉研究和应用徐仁军导师优先考虑英语读写优秀、数学功底扎实、计算机代码能力强(熟悉算法和数据结构、Python、Tensorflow、Pytorch),有相关科研经历,对世界充满好奇、强执行力的同学。rux@zju.edu.cn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关于2022年接收推荐免试直博生(含外校和本校)的通知:http://www.som.zju.edu.cn/2021/0820/c34135a2415661/page.htm
-
【内网】科研院关于转发《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等重点专项2022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2021-08-17各有关单位、各位老师: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的总体部署,按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的相关要求,科技部发布了“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22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22年度第一批港澳台项目申报指南。请各有关单位、各位老师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科研院现将有关事项通知转发如下。一、项目组织申报工作流程1. 申报人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项目不设任务(或课题)。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项目需选择1名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2、聚焦指南任务,整合优势创新团队,集中力量,联合攻关。鼓励有能力的女性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领衔担纲承担任务,并积极吸纳女性科研人员参与项目攻关。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评审采取填写预申报书、正式申报书两步进行,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项目负责人根据指南相关申报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http://service.most.gov.cn)填写并提交3000字左右的项目预申报书,详细说明申报项目的目标和指标,简要说明创新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基础并附指南要求的有关附件。从指南发布日到预申报书受理截止日不少于50天。 ——项目申报单位应与所有参与单位签署联合申报协议,并明确协议签署时间;项目申报单位和项目负责人须签署诚信承诺书。项目申报单位及所有参与单位要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对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杜绝夸大不实,甚至弄虚作假。 ——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在受理项目预申报后,组织形式审查,并开展首轮评审工作。首轮评审不需要项目负责人进行答辩。根据专家评审结果,结合对外磋商协调情况,遴选出3~4倍于拟立项数量的申报项目,进入下一步答辩评审。对于未进入答辩评审的申报项目,及时将评审结果反馈项目申报单位和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在接到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关于进入答辩评审的通知后,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项目正式申报书。正式申报书受理时间为30天。 ——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对进入正式评审的项目申报书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答辩评审。申报项目的负责人通过网络视频进行报告答辩。根据专家评议结果,结合对外磋商协调情况,选择立项。二、组织申报的推荐单位一般我校的推荐单位为教育部和浙江省科学技术厅。三、申报资格要求1. 我校同一个项目只能通过单个推荐单位申报,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2. 项目负责人须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1961年1月1日以后出生,每年用于项目的工作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3. 项目负责人原则上应为该项目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员。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项目。4、项目负责人限申报1个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的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也不得参与申报项目。项目负责人和项目骨干只能主持或参与1项本专项项目。对于“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预算不超过400万元的项目,与其他重点专项项目(课题)互不查重。项目负责人、项目骨干的申报项目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在研项目总数不得超过2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和项目骨干不得因申报新项目而退出在研项目。退出项目研发团队后,在原项目执行期内原则上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新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计划任务书执行期(包括延期后的执行期)到2022年6月30日之前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不在限项范围内。5. 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或本年度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原则上不能申报该重点专项项目6. 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重点专项的项目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提供全职聘用的有效材料,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双方单位同时提供聘用的有效材料,并随纸质项目预申报书一并报送。7. 申报项目受理后,原则上不能更改申报单位和负责人。8. 项目合作内容和方式应符合我国及各合作机构所在国家(地区、国际组织)有关法律法规和科研伦理相关规定。凡开展须事先审查报批的合作活动,例如涉及人类遗传资源或种质资源等,申报单位必须事先依法依规履行国内有关审查报批手续。所有必需的手续完备后,项目才可正式立项9. 项目的具体申报要求,详见项目申报指南。申报“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指南2.6中国和美国政府间合作的老师,请填写附件三:预申报书正文部分材料,并于11月19日17:30前将美方合作伙伴已获得的美国联邦政府部门出资或出资承诺的相关证明材料及双方合作协议一同反馈至科研院联系人邮箱。学校将通过校内遴选向推荐单位推荐拟申报项目。各项目负责人在正式提交项目申报书前可利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查询相关科研人员承担改革前计划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情况,避免重复申报。四、具体申报方式1. 网上填报。本次申报实行无纸化申请,请各项目负责人严格遵循国家、地方各项疫情防控要求,创新工作方法,充分运用视频会议、线上办公平台等信息化手段组建研发团队,减少人员聚集,按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上填报。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将以网上填报的申报书作为后续形式审查、项目评审的依据。申报材料中所需的附件材料,全部以电子扫描件上传。确因疫情影响暂时无法提供的,请上传依托单位出具的说明材料扫描件,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将根据情况通知补交。项目负责人网上填报预申报书的受理时间为:2021年11月11日8:00至12月17日16:00。申报项目通过首轮评审后,项目负责人按要求填报正式申报书,并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提交,具体时间和有关要求另行通知。2.技术咨询电话及邮箱:010-58882999(中继线),program@istic.ac.cn。3.各重点专项业务咨询电话及邮箱:“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010-68598010,zfj@cstec.org.cn。“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010-68572160,sisticp@cstec.org.cn。校科研院联系人:陆丹旸 0571-88981775 kyyldy@zju.edu.cn 李方舟 0571-88981775 fzli29@zju.edu.cn 附件一:“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22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pdf形式审查意见.pdf 附件二:“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22年度第一批港澳台项目申报指南.pdf形式审查意见.pdf 附件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预申报书正文部分(2021).doc
-
【内网】社科院、科研院关于发布跨学科综合交叉智库选题(第一期)的通知
2021-08-17各有关单位、老师: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服务党和国家战略决策的能力和水平,充分调动文理工信农医多学科参与智库研究的积极性,完善基础研究向决策服务成果转化的路径,积极服务“国之大者”,经学校研究决定,启动多学科交叉智库课题申报工作,现发布第一期选题,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选题范围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和科协代表大会、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战略方向,将拓展科技前沿、厚植学科基础与服务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对科技领域重大问题提出前瞻性思考、战略性谋划和针对性建议。建议选题方向包括但不限于:区块链发展战略研究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研究智能产业健康发展研究集成电路与芯片发展战略研究突破能源瓶颈的关键技术研发布局研究高端医疗器械和装备国产化研究生命延长及其伦理风险问题研究新药研究的创新体系建设空天技术带动重大科技领域跨越式发展研究海洋强国战略相关问题研究智能建造战略及相关问题研究GF科技及JMRH战略研究人工智能创新技术战略研究地下空间开发发展规划体系研究生态文明及污染防治相关问题研究农业现代化与粮食安全研究《生物安全法》实施相关问题研究反向“卡脖子”重大技术领域攻关问题研究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的突破路径研究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领域布局研究二、相关要求1.研究者可根据选题方向,也可结合自身研究专长及研究基础自拟方向,设计具体研究题目,撰写高质量决策咨询报告。2.课题以成果的方式立项。研究者将完成的决策咨询报告初稿提交至社会科学研究院。由社会科学研究院、科学技术研究院共同组织专家审稿,通过后上报有关部门。社会科学研究院、科学技术研究院将根据稿件质量、采纳情况予以校内立项并提供经费支持。3.决策咨询报告要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宏观把握,对问题的阐述分析力求聚焦和真实准确,对策建议力求针对性和操作性,有具体案例分析和数据支撑更佳。字数一般在3000字左右。4.本指南优先面向理工信农医学科老师,鼓励人文社科学者和理工信农医学者交叉合作。5.选题常年有效,研究成果请及时报送。社科院联系人:俞一、周石,联系电话:88981205科研院联系人:鉏萍,联系电话:87951079成果报送邮箱:dbxx@zju.edu.cn附:决策咨询报告格式参考.docx社会科学研究院科学技术研究院
-
【内网】科研院转发《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21年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1-08-17各有关单位、各位老师:工信部发布了2021年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申报工作的通知(见附件1),请各有关单位积极组织老师申报。因申报名额限制,如有申报意向,请填写《揭榜团队情况说明》(见附件3)、《揭榜单位申报产品或服务重点指标填报表》(见附件4),并于10月20日(本周三)中午12:00前反馈至zhangyingqi@zju.edu.cn。后续事宜另行通知。 联系人:科研院高新部 张英琪 88981187 蒋 啸 88981187科学技术研究院2021年10月18日附件1: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21年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申报工作的通知.docx附件2:2021年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申报指南.doc附件3:揭榜团队情况说明.docx附件4:揭榜单位申报产品或服务重点指标填报表.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