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网】后勤集团关于2023年暑期后勤服务安排的通知
2023-07-04根据学校2023年暑期工作安排,结合后勤集团工作实际,现将暑期后勤服务安排通告如下:一、食堂(餐厅)供应安排校区食堂供应安排紫金港大食堂一楼休闲餐厅7月10日早餐起暂停供应,8月14日早餐起恢复供应一楼风味餐厅7月15日早餐起暂停供应,8月27日早餐起恢复供应供应时间调整为07:00-14:00,16:30-19:30二楼东区食堂正常供应(7月10日-8月13日期间供应早餐)二楼西区食堂7月1日早餐起暂停供应,8月24日中餐起恢复供应二楼民族餐厅7月10日早餐至8月19日晚餐移至东区食堂民族窗口三楼餐厅点菜和包厢服务:7月10日中餐起暂停供应,9月7日中餐起恢复供应教工窗口服务:工作日正常供应中餐临湖餐厅7月3日中餐起暂停供应,9月18日中餐起恢复供应东二麦思威餐吧7月3日早餐起暂停供应,9月18日早餐起恢复供应麦香餐厅正常供应澄月餐厅一楼7月15日中餐起暂停供应,8月20日中餐起恢复供应二楼正常供应玉湖餐厅自选区正常供应风味区7月15日中餐起暂停供应,8月20日中餐起恢复供应银泉餐厅一楼A区7月31日中餐起暂停供应,8月18日中餐起恢复供应B区7月10日中餐起暂停供应,8月18日中餐起恢复供应C区正常供应银泉餐厅二楼自选区正常供应速选区7月17日中餐起暂停供应,8月11日中餐起恢复供应西北风味7月10日中餐起暂停供应,8月23日中餐起恢复供应银泉·小乐惠7月26日中餐起暂停供应,8月31日中餐起恢复供应师生交流吧艺博馆店、图书馆一楼店正常供应其余店7月3日起暂停供应,9月15日起恢复供应玉泉第一食堂一楼正常供应第一食堂二楼7月3日中餐起暂停供应,9月10日中餐起恢复供应第二食堂一楼正常供应第二食堂二楼7月10日中餐起暂停供应,9月4日中餐起恢复供应第四食堂一楼正常供应第四食堂二楼7月29日中餐起暂停供应,8月28日中餐起恢复供应靓园8月5日早餐起暂停供应,8月28日早餐起恢复供应供应时间调整为06:30-09:30,11:00-13:45,16:30-19:30民族餐厅8月11日中餐起暂停供应,9月10日中餐起恢复供应留校民族学生就餐预约电话:13706515405马老师小乐惠7月29日中餐起暂停供应,8月28日中餐起恢复供应第五食堂正常供应师生交流吧(生仪店、计算机学院店)7月3日起暂停供应,9月15日起恢复供应西溪第一食堂一楼正常供应第一食堂二楼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第二食堂正常供应美食坊7月29日中餐起暂停供应,8月28日中餐起恢复供应华家池第一食堂正常供应第五食堂一楼正常供应第五食堂二楼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之江之江食堂正常供应海宁校区食堂一楼西餐厅改造停止供应,二楼正常供应舟山校区食堂正常供应暑期,夜宵暂停供应备注:1.校园卡服务部服务时间:工作日上午9:00-13:00;下午15:00-17:00。紫金港校区行政办事大厅校园卡服务窗口工作时间:工作日上午8:30-11:30,下午14:30-17:30。2.饮食服务中心值班电话0571-88206318。二、邮政(快递)服务校区服务点服务时间服务电话紫金港紫金港白沙服务站24小时自助服务;人工服务时间:8:30-17:3088206677紫金港西区生活组团(玉湖)邮递服务站24小时自助服务;人工服务时间:8:30-17:3088206344紫金港西区留C(澄月)邮递服务站24小时自助服务;人工服务时间:8:30-17:3087072177紫金港西区银泉邮递服务站24小时自助服务;人工服务时间:8:30-17:3088981819紫金港农生环机关邮递站24小时自助服务;人工服务时间:工作日8:30-11:30、14:30-17:3088206678紫金港医学院邮递服务站周一、二、四、五8:30-11:30、14:30-17:3088208869玉泉玉泉北门邮递服务站24小时自助服务;人工服务时间:8:30-17:3087953100西溪西溪邮递服务站24小时自助服务;人工服务时间:8:30-17:3088273357西溪北园邮递服务站24小时自助服务;人工服务时间:8:30-17:3088276133华家池华家池邮递服务站24小时自助服务;人工服务时间:8:30-17:3086971342之江之江正门收发室每周一、周四、周五8:30-11:30、14:30-17:3086592712之江邮递服务站24小时自助服务13003611169 邮递服务总值班电话:陈燕芳13805768474、柴伽佳13675816920 三、通信服务服务点服务时间服务电话玉泉通信业务受理点工作日8:30-11:30、14:30-17:3087951112紫金港通信运维部工作日8:30-11:30、14:30-17:3087951112通信中心一号通平台24小时87951111 四、教材服务7月24日-8月11日暂停服务,8月21日起恢复正常服务点服务时间服务电话紫金港校区教材服务部7月10日-7月14日、8月14日-8月18日8:30-11:30、14:30-17:3088206075玉泉校区教材服务部7月17日-7月21日8:30-11:30、14:30-17:3087952430五、危化品服务紫金港、玉泉校区化废中转站工作日上午正常服务。西溪、华家池校区化废收集点按照原定时间正常服务。紫金港、玉泉校区危化品服务点暑期正常提供服务,服务时间:工作日8:30-11:30、14:30-17:30。联系电话:紫金港校区:88981955玉泉校区:87951083 六、会务及会展服务会场服务:校区服务点服务电话玉泉校区邵逸夫科学馆87951547永谦学生活动中心图书馆会场之江校区之江小礼堂87951547紫金港校区纳米楼88206099校友楼求是大讲堂紫金港剧场88206141临水报告厅蒙民伟楼 访客中心:88982700会展服务:88981713 校园物业、水电、商贸等其他后勤服务照常开展,暑期不做调整。 后勤集团2023年6月29日
-
【内网】关于组织浙江大学2023年新教工始业教育培训和青年教师国情教育研修专项培训的预通知
2023-06-30各学院(系)、有关单位: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浙江大学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帮助新教工尽早适应在学校的各项工作,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帮助海外归国教师了解党情、国情、社情、激发教育强国、教育为民的责任担当,学校决定面向新进教职员工举办新教工始业教育培训,面向海外归国教师举办青年教师国情教育研修专项培训。现将有关事项预通知如下:一、新教工始业教育培训培训对象为2022年9月以来进校的教师、党政管理人员、实验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图书资料人员等,以及尚未参加过始业教育培训或未符合始业教育培训要求的上述各类人员。培训继续采用集中培训和分线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师德集中学习教育”专题学习作为始业教育培训通过的必备学习环节,请务必通知到参训教师。集中培训时间初定9月初、秋学期开学前,所有新进教职工均需参加。分线培训10月中旬前完成,其中教师分线专项培训分别由相关部门组织,包括党委教师工作部、本科生院、研究生院、科学技术研究院及社会科学研究院、校工会等;实验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图书资料人员等的分线专项培训,由各相关职能部门或单位另行安排。二、青年教师国情教育研修专项培训培训对象为近5年引进的海外归国教师。已参加过上级或学校组织的赴井冈山、延安或遵义湄潭培训的教师不参加本次培训。培训初定9月下旬,通过专题报告、现场教学、参观实践等沉浸式研学形式,开展中华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学习,以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精神等。三、预报名材料要求1.请各学院(系)、有关单位做好新教工始业教育培训预通知工作,参考“2022年9月后进校人员名单”(附件1),补充并确认本单位参训人员,填写“2023年新教工始业教育培训人员汇总表”(附件2),于2023年7月5日前反馈邮箱wyding@zju.edu.cn。2.请各学院(系)、有关单位通知新入职教职工在7月31日前参照师德集中学习教育操作手册(附件3)进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师德集中学习教育”专题(https://teacher.higher.smartedu.cn/h/subject/teaching/)实名注册后进行报名学习。已经参加过2022年暑期、寒假研修的教师,可跳过注册环节直接登录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通过专题页面的客服电话进行咨询。3.请各学院(系)、有关单位认真梳理本单位近5年引进的海外归国教师情况,做好国情教育培训预通知工作,填写“近5年海外归国教师参训情况汇总表”(附件4),于2023年7月5日前反馈邮箱wyding@zju.edu.cn。 培训具体安排以正式通知为准,请关注党委教师工作部网站(http://jsgzb.zju.edu.cn)。 联系人:丁文雅联系方式:88206509 附件:1. 2022年9月以来进校人员名单(供参考) 2. 2023年新教工始业教育培训人员汇总表 3.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师德集中学习教育”操作手册 4. 海外归国教师国情教育研修班人员汇总表党委教师工作部2023年6月28日
-
【内网】关于“求是号”校园巴士试运行的通知
2023-06-30“求是号”校园巴士将于6月30日至7月9日在紫金港校区投入试运行。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运行时间每日8:00-18:30,每30分钟一班,双休日正常运行。二、运行线路由青溪东侧(始发)→东生活区→北教学区→材化高组团→理工组团→管理学院→人文社科组团→医药组团→农生环组团→东教学区→东二门→东生活区→青溪东侧,单向运行。(详见附图)三、乘坐须知1.试运行期间实行免费服务。2.正式运行后收费标准:1元/人次。3.请文明乘车,注意安全。4.乘坐体验或意见、建议请联系:88981381(工作日,周老师)。特此通知,敬请相互转告。 总务处2023年6月28日附图:
-
【内网】关于2023年暑期有关事项安排的通知
2023-06-29根据校历安排,经学校研究决定,2023年暑期有关事项安排如下:一、学期末工作安排1.7月3日—9月13日为全校学生暑假。本科生教学及社会实践活动由各学院(系)安排,各教学相关部门协助落实,确保学生安全有序参加社会实践;研究生暑期实验课程由各学院(系)向研究生培养处报备后自行安排,研究生社会实践由各学院(系)根据培养方案和《浙江大学关于2023年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指导研究生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有序参加社会实践。2.2023级本科生新生于8月25日报到注册,8月28日参加2023级本科生开学典礼,8月26日—9月13日参加本科生新生始业教育、军训。2023级研究生新生于9月15日报到注册,9月16日参加2023级研究生开学典礼,9月16日—9月30日参加研究生新生始业教育。2023级国际学生新生于9月12日—9月13日报到注册,9月15日参加2023级国际学生开学典礼,9月14日—9月30日参加国际学生新生始业教育。本科生老生、研究生老生、国际学生老生于9月14日报到注册、学年小结。9月18日起秋季学期开始。3.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学生暑期、开学报到有关安排由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另行发布通知。二、教职工暑期安排1.全校教职工于7月10日—9月6日安排暑期轮休,期间总务处、后勤集团做好暑期班车和食堂供应安排(另行通知)。9月7日起上班。在此期间,学校机关(含各直属单位)、学院(系)机关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实验室技术人员可以安排轮休30天,工人可以安排轮休23天。产业单位职工轮休由各单位自行确定。2.暑期轮休期间,学校机关(含各直属单位)、学院(系)机关要确保日常工作有序运转,各项业务正常办理,行政服务办事大厅等面向师生服务的窗口要保证正常开放。暑期工作日学校机关(含各直属单位)、学院(系)机关上班时间为上午8:30—11:30,下午2:30—5:30。3.暑期(7月10日—9月6日,双休日除外)图书馆正常开放,开放时间为上午8:30—12:00,下午1:30—5:30。校医院照常接诊,门诊时间为周一至周六,上午8:00—12:00,下午1:30—5:00。其他时间,开放急诊。4.暑期轮休期间,校院两级工会组织安排以省内疗休养为主的教职工疗休养活动。校工会负责组织先进教职工的疗休养活动,从7月10日开始,至8月30日结束;各院级工会负责组织本单位教职工的疗休养活动,时间自行安排。5.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教职员工的暑期轮休安排由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另行发布通知。三、有关工作要求1.着力抓好各项重点工作有序落实。各单位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大学重要指示精神和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牢记嘱托、勇担使命,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学校机关(含各直属单位)、学院(系)机关要统筹考虑本单位的暑期轮休安排,切实安排好暑期相关工作的推进落实,并于7月7日前将暑期工作人员安排表及联系方式在本单位网站首页公布。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做好2023级学生军训工作,提前做好新生报到准备工作,认真做好新学期开学、迎接新生和始业教育等各项工作。2.扎实做好师生关心关爱工作。学生管理部门、安保部门、后勤部门、宿管中心要掌握暑期留校学生的情况,做好管理与服务工作。今年暑期正值杭州亚运会筹备的关键期,相关单位要做好因培训、服务等需要而留校或提前返校的亚运会志愿者、演职人员的住宿、餐饮等保障,做好异地校区的亚运会志愿者赛前培训和赛时服务期间的在杭住宿、集中往返交通保障等。各学院(系)要加强对志愿者的学业指导、志愿服务激励以及生活上的关心关怀。3. 切实抓好暑期安全管理工作。各单位要全面开展安全隐患自查自纠,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安保部门、实验室管理部门、维稳部门等要加强各相关领域的安全管理工作,从各方面织密学校安全网,保障校园整体安全稳定。各学院(系)、学生管理部门等要抓好留校学生的安全教育,确保学生严格遵守学校的治安、消防、实验室、宿舍管理等规定,自觉做好防火、防盗、防电信诈骗等安全工作。总务处、安全保卫处、后勤集团要做好防台防汛等应急预案、物资储备及宣传教育,遇灾按照预案及时处置,排除隐患。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强暑期轮休期间值班值守和应急处置工作,一旦发生重要突发事项要及时报告,并按有关程序和规定及时稳妥处理。附件:1.学生缴费事项安排2.2023年暑期值班安排表(样表)浙江大学数据科学研究中心2023年6月29日抄送:纪委,各院级党委,党委各部门,各党工委,工会、团委。浙江大学校长办公室 主动公开 2023年6月28日印发
-
Novel Empirical Likelihood Inference for the Mean Difference with Right-Censored Data
2023-06-26 -
【内网】科研院转发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2023年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立项和结题的通知
2023-06-15各有关学院(附属医院):根据《浙江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暂行)》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调整规范部分行政管理和服务事项的通知》要求,现就2023年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立项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申报基本要求1、重点聚焦“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碳达峰碳中和、海洋科技、农业科技、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以及浙江省相关“十四五”规划阐明的重点研究方向,注重加强基础研究,积极服务我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和“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认真落实《教育部 科技部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以及《教育部 国家知识产权局 科技部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突出科学精神、创新质量、服务贡献。高校要建立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对利用财政性资金设立的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所形成的专利成果,实行申请前价值和市场前景评估。2、项目主要资助高校副教授(或相应职称)及以下专业技术职务的青年教师(45周岁以下〔含〕)和高校专业学位在读研究生。项目申请者必须是项目的实际研究者,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研究。项目研究人员应组成课题组,有合理的梯队。3、正在主持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的,项目立项(包括各渠道项目)后未按期完成研究任务的,经查实存在学术不端行为或违规使用科研经费且在处理期内的教师不得申报。作为项目负责人只能同时在研1个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高职高专院校一线教师主持项目的比例不得低于60%。4、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研究期限为2—3年。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专项的研究期限一般不超过1年,项目负责人应为专业学位在读研究生,且距毕业时间不少于1年;研究生导师应同时作为项目组成员,并加强指导,督促研究生按时推进项目研究工作,于毕业前办理项目结题。二、申报方式1、教育厅项目实行限额申报,并自筹经费。名额6月30日之后告知各学院科研科。2、申报人员需在7月15日前将报名表汇总至各学院科研科(附属医院),9月30日前在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管理平台上完成《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见附件1)填写。网上填报截止时间为2023年9月30日,逾期不候。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管理平台网址为www.ky.zjedu.gov.cn。3、各学院(附属医院)填写《2023年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备案汇总表》附件2,于2023年7月16日前将汇总表的电子版发送至yanzhiyu@zju.edu.cn,逾期不候。4、科研院将对立项项目下发立项文件。5、科研院联系人:严智宇,电话:0571—88981029,邮箱:yanzhiyu@zju.edu.cn 三、其他要求1、立项项目应与上传至网络平台的项目保持一致,不一致的不作为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2、本科高校联系人:高教处童振华,电话:0571-88008980。职业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联系人:职成教处史庆滨,电话:0571-88008860。 四、结题和清理2018年(含)之前立项未完成的省教育厅高校科学研究项目(含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将于2023年6月30日进行集中清理。(一)、材料报送1、请在2023年6月30日前,各学院向科研院报送下列结题材料:重点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结题报告》一式3份、研究成果及其附件(引用、转载等材料)一式2份;一般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结题报告》一式1份及佐证材料1份。教育厅科研项目结题汇总表一式1份及电子版。2、课题成果的形式、数量须与申报书内容相符,课题成果必须在醒目位置标注“受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资助(项目编号)”字样,且提供的论文项目负责人须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3、论文需正式发表,投稿中或录用证明都不行;研究报告必须有相关部门采纳意见。(有部分老师之前提交过结题申请,但因成果形式或数量与申报书上不一致而未能通过教育厅审核,需重新提交结题申请)4、同时请在教育厅网站(www.ky.zjedu.gov.cn)上填写项目进展报告和结题报告,并上传报告电子版,由院系科研管理人员审核后上报科研院;遗忘账号密码可咨询科研院。(二)、工作要求1、请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规定程序进行项目结题,逾期项目会被中止。2、请各院系按照有关管理办法的要求,及时督促老师做好项目的结题工作,确保项目按期保质保量通过结题。项目到期未结题的教师不得再申请其他限额推荐的项目。(三)、材料报送地址紫金港校区东三118办公室科研院农社部科研院联系人:黄珊 88981063 kyyhs@zju.edu.cn 附件:1、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申请书.docx2、2023年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备案汇总表.docx
-
【内网】图书馆关于2024年外文核心期刊增订意见征询的通知
2023-06-15为进一步保障师生教学科研对外文核心期刊的需求,丰富学科核心文献资源,图书馆通过对部分未保障核心期刊的评估分析,计划于2024年起增订24种外文核心期刊,具体请见《2024年24种外文核心期刊增订目录》(附件1)。希望广大师生对各自相关学科期刊进行评议;如有异议,请务必于2023年6月24日前与图书馆资源建设部颜老师(qyyan0811@zju.edu.cn)联系。此外,也欢迎师生向图书馆推荐订购学科外文期刊,图书馆将根据资源荐购处理原则(参考网址:http://libweb.zju.edu.cn/55545/list.htm)确定是否订购,请有需求的师生于2023年8月20日前将《浙江大学图书馆外文期刊荐购表》(附件2)发送至颜老师邮箱。逾期荐购的期刊将无法纳入2024年外刊采购目录,敬请谅解。感谢您对图书馆工作的大力支持,图书馆将尽可能尊重各位师生的意见,满足师生对文献资源的需求。图书馆2023-6-12 附件1. 2024年24种外文核心期刊增订目录.xlsx 附件2. 浙江大学图书馆外文期刊荐购表.docx
-
【内网】浙江大学信息化素养提升系列培训 第十五讲 孙文光 数据科学浅谈:从基础到前沿
2023-06-13孙文光 数据科学浅谈:从基础到前沿
-
【内网】社科院、科研院关于申报重大交叉项目的通知
2023-06-12各有关单位、老师:为落实第五次文科大会精神,以学科交叉融合构筑创新高峰,实现学术研究的跨越式发展,经研究决定,启动“重大交叉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总体目标围绕服务国家战略目标、探索国际科学前沿、支撑区域重大需求,充分发挥学校综合交叉优势,促进学科领域间会聚造峰,产出一批国家级、重量级成果和项目,面向未来培育世界领先的研究成果和新兴学科。二、资助额度2023年资助经费不低于10万元/项,后续经费支持力度视项目执行情况确定。三、申报要求1.项目须围绕专题展开,并制定具体研究任务,每个项目下设任务数量一般不超过5个,每个专题至多只立项1项重大项目。专题范围参考附件1,欢迎申报团队自拟专题。2.项目采用团队负责制。原则上要求文理交叉,主要负责人须来自人文学部或社科学部,团队成员应有明确的研究任务。3.项目实施团队应在相关交叉研究领域具有较强的研究实力和研究积累,有望在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促进文科研究范式变革、形成新的学科增长点、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取得显著突破。经过建设后,能够承担更多的重大项目,产出更多原创性标志性成果,或在技术研发方面有所突破,或为政府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持。4.预期研究成果应科学合理,能够在近几年获得国家级重大项目。5.本年度有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在研的老师不得再以主要负责人名义申报本项目。四、申报安排1.项目由学院(系)初审、推荐,由社科院组织专家最终评审。每学院原则上只推荐一项项目。2.社科院根据各学院(系)推荐情况,组织专家评审,确定拟建设创新团队名单。五、申报材料填写《浙江大学重大交叉项目申报书》(见附件),纸质件一式1份于2023年6月21日前递交社科院(紫金港校区成均苑3幢南面709室),同时发送电子文本至luxinchen@zju.edu.cn。六、其他1.项目完成时间一般在三年内。在研期间应接受年度检查,按要求提交年度进展报告。社科院组织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项目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注重标志性成效考核。突出项目实施中的重大创新、重大突破,能用典型案例的形式展现。2.项目研究成果应标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supported by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 联系人:陈璐馨、赵怡联系电话:88981910电子邮箱: luxinchen@zju.edu.cn附件2 浙江大学重大交叉项目申报书.docx 社会科学研究院科学技术研究院2023年6月9日 附件12023年重大交叉项目选题 一、新一代人工智能专题围绕类ChatGPT人工智能技术与社会治理创新、信息传播变革、教育变革,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法律规制、价值挑战等问题开展研究。二、中华文明专题围绕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时代文化使命,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深入研究阐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三、“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深化研究专题基于“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开展大跨度交叉的深化研究工作,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书画大数据平台研究、文物数字化保护平台研究、AI辅助鉴别平台研究、生物元素大数据平台等内容。四、亚运会专题 围绕亚运会和后亚运时代相关问题,开展“智能亚运”“绿色亚运”等研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运动员比赛技战术分析研究、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亚运宣传传播新路径研究、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亚运会数据管理与保护、智能医疗与运动员健康保障、后亚运时代杭州经济发展与城市形象提升研究、亚洲体育文化特质与文明交流互鉴等内容。
-
【内网】科研院关于转发省科技厅 省基金办关于组织申报2024年度浙江省基础公益研究计划第一批项目的通知
2023-06-12各有关院、系(校设机构),各相关老师: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省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22〕22号)、《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浙科金发〔2020〕3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和年度工作计划,省科技厅省基金办组织开展2024年度浙江省基础公益研究计划第一批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转发通知如下:一、组织方式遵循科研发展规律,坚持自由探索和需求牵引系统部署,聚焦“315”科技创新体系,深入实施“尖峰计划”,推进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融通发展,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采取宏观引导、自主申请、平等竞争、同行评审、择优支持的资助机制,项目申请采取省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审核推荐制。二、受理类型(一)2024年度省基础公益研究计划第一批项目按照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杰青”)、重点项目、探索项目、联合基金四个类别组织申报,申请“杰青”、重点项目和联合基金重大(点)项目的负责人需具备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或国家级科创平台支撑条件。(二)省自然科学基金与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冠名设立华东医药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与白马湖实验室冠名设立白马湖实验室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与浙江省水利厅、浙江省气象局、丽水市人民政府、北京中卫生物科研转化研究中心等联合资助方设立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引导和整合社会资源投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解决相关领域、行业、区域和企业创新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详见附件3)。(三)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杭州、衢州联合基金项目将纳入第二批项目,申报通知另行发布。三、申报要求申请人应符合《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至第十六条相关条件和申请通知有关要求,依托单位要做好项目申请的服务指导和择优审核。(一)聚焦重点领域。围绕“315”科技创新体系重点领域和基础学科研究领域申请数一般不少于80%。(二)突出需求导向。联合基金项目应对照申报指南中明确的研究内容或资助方向、绩效目标和学科代码等进行申报。(三)积极培育青年科研人员。基金重点项目的申请人中应有一定比例为40周岁以下的科研人员;根据《关于鼓励和支持女性科技人才更好发挥作用的若干措施》(浙科发规〔2023〕13号)有关要求,“杰青”、探索青年项目的女性科研人员申请年龄放宽到不超过42周岁;有博士后流动站或工作站的依托单位可审核推荐符合条件的博士后申请探索项目;探索公益项目的40周岁以下申请人比例一般不少于50%。(四)实行限额推荐。基金重点、探索项目、杰青项目由我校在择优遴选的基础上限额推荐,申请限额数后续将邮件通知各学院系科研科。(五)严格遵守科研伦理和保密规定。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项目实施过程中凡涉及人体被试和人类遗传资源、病原微生物、实验动物等科学研究,须严格执行《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浙江省实验动物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申报材料和相关证明材料不得包涵法律禁止公开的秘密内容或申请人要求保密的内容,如涉密需脱密后提交。(六)强化科研诚信。申请人应如实填写申报材料,如发现弄虚作假、多头或重复申报等科研诚信问题,依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记入浙江省科研诚信信息数据库。经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申请书相似度审查,对相似度30%以上(含)的取消申报资格,按形式审查不通过处理,存在科研失信行为的根据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四、申报方式和时间安排(一)省自然科学基金属于限项申报,我校作为依托单位,受理各院系在限项名额内的项目申报。请有意向申报的校内科研人员,及时与所在学院沟通,进行预申报登记。(二)因项目实行限额申报,学校将依据意向报送情况进行调整,逾期不予受理。请科研科老师将本院系拟申报人员及项目信息收集:1.申报探索公益类项目(分析测试)。请填写2024年度浙江省基础公益研究计划项目申报信息统计表(见附件5),于2023年6月21日中午12:00前将统计表电子版及加盖院系公章后的扫描版报送至shenry@zju.edu.cn。2.申报探索公益类项目(除分析测试),请填写2024年度浙江省基础公益研究计划项目申报信息统计表(见附件5),于2023年6月21日中午12:00前将统计表电子版及加盖院系公章后的扫描版报送至jingwen0531@zju.edu.cn。3.申报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除探索公益),请填写2024年度浙江省基础公益研究计划项目申报信息统计表(见附件5),于2023年6月21日中午12:00前将统计表电子版及加盖院系公章后的扫描版报送至kyyjcb@zju.edu.cn。(二)网络申报。2024年度省基础公益研究计划第一批项目采用网络在线填报方式,申请人请通过浙江省政务服务网进行网络申报(网址:https://www.zjzwfw.gov.cn/zjservice/item/detail/index.do?impleCode=ff8080815d551320015d58a5a2f200222331001216001&webId=1),点击“在线办理”,用政务服务网账号登录申报项目。申报须知请参看《附件1:2024年度省基础公益研究计划第一批项目申请须知》。(三)审核推荐。各院系科研科应做好项目申报的服务指导,并对项目进行审核,在规定时间内做好组织申报和审核上报工作。(四)填报时间。本次网上申报从2023年6月12日开始,请各申请人于2023年6月30日下午17:30前,在省基金系统完成填报。请各院系科研科认真对照申报须知进行前期的形式审查工作于2023年7月4日下午17:30前,在省基金系统完成审核。五、咨询方式省基金办1.依托单位管理胡禾,0571-888678162.信息管理系统支持及会员注册郑圣彪、高敏,0571-85214970、281708823.政策咨询陈文强、陈心怡,0571-86964972、281708864.学科咨询工程与材料科学:刘君,0571-85119257李金霞(协管材料科学),0571-85117948孔宇豪(协管工程科学),0571-28178386信息科学:宣晓冬,0571-88217337顾欣星(协管信息科学),0571-28170885化学科学:顾欣星,0571-28170885生命科学:李金霞,0571-85117948医学科学(药学):徐敏,0571-88212789医学科学(医学)、管理科学:钱昊,0571-88212603地球科学、数理科学:叶璟,0571-281708875.探索公益陈文强,0571-869649726.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基金办:李金霞、刘君,0571-85117948、85119257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金美英,0571-89908852白马湖实验室:雪小峰,0571-89920067浙江省水利厅:陶洁,0571-87826556浙江省气象局:刘洁,0571-87070822丽水市科学技术局:吴彦勋,0578-2138609北京中卫生物科研转化研究中心:王晶晶,0571-85333229 科研院1.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除探索公益类项目)基础研究与海外项目部 覃莉茜 吴尘奕 889810802.探索公益类项目医疗健康、生态环境、公共安全、现代农业、实验动物领域农业与社会发展部马婧雯 88981063分析测试领域 高新技术部沈如怡 88981187 附件1:2024年度省基础公益研究计划第一批项目申请须知.rar附件2:2024年度省基础公益研究计划项目申报操作说明.pdf附件3:2024年度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第一批项目指南.pdf附件4:2024年度第一批省基础公益研究计划项目申请相关附件模板.rar附件5:2024年度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信息统计表.xlsx 科学技术研究院2023年6月8日
-
Consistent Selection of the Number of Groups in Panel Models via Sample-Splitting
2023-06-08 -
浙江省之江教育信息化研究院教育数据应用研究实验室
2023-06-08浙江省之江教育信息化研究院教育数据应用研究实验室浙江省之江教育信息化研究院教育数据应用研究实验室成立于2023年4月19日,该实验室由省教育技术中心、浙江大学数据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电信浙江分公司共同发起,旨在搭建政用产学研平台,推进成果转化。实验室将开展教育数据标准研究、教育数据模型研究、教育数据服务产品研发、发布教育数据价值分析报告等,推动教育数据行业企业生态发展。
-
浙江大学国际校区大数据科学国际研究中心
2023-06-08浙江大学国际校区大数据科学国际研究中心为适应对大数据创新理论方法以及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目标,发挥国际校区和数据科学研究中心的学科融合整体优势,浙江大学国际校区大数据科学国际研究中心于2023年6月2日成立,国际研究中心将依据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际前沿,充分利用学科综合优势,成立商业大数据、医疗大数据和工业大数据三个交叉研究创新平台,并且设立大数据教育与教学平台。研究中心的核心目标:成长为国际大数据交叉研究的创新者和引领者,培养具有高度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交叉复合型人才,为浙江省和国家发展数字经济提供有力支撑。揭牌仪式现场(左起:贲圣林、孙文光、蔡天文、林正炎、何莲珍、屈利娟、黄春华)
-
【ZJU-CDS Short Courses (2023 Summer)】Selected Topics in Causal Inference
2023-06-06在大数据时代,观察性研究(observational studies)已经成为科学研究中推断因果关系的重要数据来源。观察性数据中往往存在未观测混杂因素(unmeasured confounder)和缺失数据,这会导致因果推断的偏差和决策的错误。工具变量方法是调整未观测混杂因素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被广泛用于经济、金融、医学和生物研究。然而,工具变量的有效性无法从观测数据验证,基于工具变量的因果推断经常受到质疑。本次短期课程将回顾观察性研究的几个基础方法,并介绍新的有效工具变量方法、代理推断、非随机缺失数据分析方法,及其在生物医学、流行病学和社会经济中的应用案例。主讲人:郭子剑,副教授,Rutgers University苗旺,助理教授,北京大学时间:6月24日至6月27日,9:00-12:00,共四次课,地点:浙江大学数据科学研究中心,行政楼1417本次短期课程计划从以下方面讨论有关观察性研究的因果推断:第一部分:因果推断基础,工具变量,弱和无效工具变量1.因果推断的基础:从potential outcome 和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介绍 unmeasured confounder bias 以及其影响。2.工具变量的基础:工具变量的假设以及two stage least square estimator,control function。 (Chapter 5 of 【1】 and 【2】)3.弱工具变量(weak instrumental variable)的统计推断【3】:concentration parameters,Anderson-Rubin test, Conditional Likelihood Ratio test。4.在存在无效工具变量(invalid instrumental variable)时进行有效推断【4】5.工具变量选择导致的post-selection inference 及其解决办法【5】6.高维内生变量相关的统计推断【6】7.机器学习方法在观察性研究下的有效使用【7】8.工具变量方法在经济学和医学中(包括但不限于孟德尔随机化)的具体应用以及软件使用【8,9】第二部分:代理推断,合成对照和缺失数据分析1.完全观测的混杂因素的调整2. 重差法与合成对照 [10]3. 代理推断 [11-13]4. 基于代理推断的合成对照、阴性测试设计[14-15]5. 非随机缺失数据的识别性和双稳健推断[16-18]References[1] Wooldridge, J. M. (2010).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cross section and panel data. MIT press.[2] Guo, Z., and Small, D. S. (2016). Control function instrumental variable estimation of nonlinear causal effect models. Journal of Machine Learning Research, 17(100), 1-35.[3] Stock, J. H., Wright, J. H., & Yogo, M. (2002). A Survey of Weak Instruments and Weak Identification in 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 Journal of Business & Economic Statistics, 20(4), 518-529.[4] Guo, Z., Kang, H., Cai, T. T., and Small, D. S. (2018). Confidence Interval for Causal Effects with Invalid Instruments using Two-Stage Hard Thresholding.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es B (Statistical Methodology), 80(4), 793-815.[5] Guo, Z. (2021). Causal Inference with Invalid Instruments: Post-selection Problems and A Solution Using Searching and Sampling.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es B (Statistical Methodology), to appear.[6] Guo, Z., Cevid, D., and Buhlmann, P. (2022). Doubly Debiased Lasso: High-Dimensional Inference under Hidden Confounding. Annals of Statistics, 50 (3), 1320 - 1347.[7] Guo, Z. and Buhlmann, P. (2022). Causal Inference with Invalid Instruments: Exploring Nonlinear Treatment Models with Machine Learning. arXiv preprint arXiv:2203.12808.[8] Yao, M., Guo, Z., and Liu, Z. (2023). Selecting Valid Genetic Instruments and Constructing Robust Confidence Intervals for Two-sample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Using Genome-wide Summary Statistics. medRxiv, 2023.02. 20.23286200.[9] Koo, T., Lee, Y., Small, D. S., and Guo, Z. (2023). RobustIV and controlfunctionIV: Causal Inference for Linear and Nonlinear Models with Invalid Instrumental Variables. arXiv preprint arXiv:2301.04412.[10] Abadie, A., Diamond, A., and Hainmueller, J. (2010). Synthetic Control Meth- ods for Comparative Case Studies: Estimating the Effect of California’s To- bacco Control Program.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105(490):493–505.[11] Miao, W., Z. Geng, and E. Tchetgen Tchetgen (2018). Identifying causal effects with proxy variables of an unmeasured confounder. Biometrika 105, 987–993[12] Shi, X., W. Miao, J. C. Nelson, and E. Tchetgen Tchetgen (2020). Multiply robust causal inference with double negative control adjustment for categorical unmeasured confounding.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es B 82, 521–540[13] Cui, Y., H. Pu, X. Shi, W. Miao, and E. Tchetgen Tchetgen (2023). Semiparametric proximal causal inferenc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14] Li, K. Q., X. Shi, W. Miao, and E. Tchetgen Tchetgen (2023). Double negative control inference in test-negative design studies of vaccine effectivenes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15] Shi, X., W. Miao, M. Hu, and E. Tchetgen Tchetgen (2022). Theory for identification and Inference with Synthetic Controls: A Proximal Causal Inference Framework.[16] Miao, W., P. Ding, and Z. Geng (2016). Identifiability of normal and normal mixture models with nonignorable missing dat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111, 1673–1683[17] Miao, W. and E. Tchetgen Tchetgen (2016). On varieties of doubly robust estimators under missingness not at random with a shadow variable. Biometrika 103, 475–482[18] Miao, W., X. Li, and B. Sun (2022). A stableness of resistance model for nonresponse adjustment with call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