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你, 老师 !
  • 首页
  • 中心概况
    • 中心简介
    • 组织架构
    • 下设研究机构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 学术交流
    • 讲座
    • 会议
    • 资源下载
  • 科学研究
    • 最新通知
    • 科研项目
    • 科研成果
  • 教育教学
    • 最新通知
    • 培养计划
    • 招生信息
    • 课程资源
    • 研究生活动
  • 招聘信息
    • 教师招聘
    • 博士后招聘
    • 职员招聘
  • 综合服务
    • 最新通知
    • 服务指南
    • 场地预约
    • 文件汇编
  • 联系我们
    • 联系我们
  • 欢迎你, 老师 !
  • 首页
  • 中心概况
    中心简介 组织架构 下设研究机构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 学术交流
    讲座 会议 资源下载
  • 科学研究
    最新通知 科研项目 科研成果
  • 教育教学
    最新通知 培养计划 招生信息 课程资源 研究生活动
  • 招聘信息
    教师招聘 博士后招聘 职员招聘
  • 综合服务
    最新通知 服务指南 场地预约 文件汇编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最新通知

  • 通知公告
    • 最新通知
    • 科研通知
    • 教学通知
    • 公示
    • 综合服务
    • 其他
  1. 首页
  2. 通知公告
  3. 最新通知
  • 【内网】浙江大学关于开展2024年下半年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通知

    2024-09-23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关于做好2024年下半年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通知》(浙教资中心〔2024〕5号)要求和省教育厅统一部署,结合我校情况, 现就我校教师申请2024年下半年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认定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高校教师资格认定的范围和条件(一)认定对象范围受聘我校教师岗位,从事高校教学工作满一年(2023年12月31日前进校)或已评聘副教授、教授职务,未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且具备《教师法》规定条件的在编在职人员,具体包括教学科研人员、专职辅导员、实验教学人员等。(二)认定条件1.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遵守教师职业道德,通过学校师德师风专题培训(含学校或所在院系组织的师德师风专题培训)。2.具有中国公民身份;港澳台居民申请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的有效证件为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或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五年有效期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3.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4.附属医院在编在岗的卫生技术人员,必须是已经兼评我校副教授或教授职务,且近三年教学部门有登记备案的教学任务。5.具备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1)教育教学基本素质与能力测试:具有选择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设计教学方案、掌握和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管理学生的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以及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各学院(系)、各单位以试讲方式,进行教育教学基本素质与能力测试,结果需为合格以上。(2)高等学校教师岗位培训:系统地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并考试合格。非师范教育类毕业的人员,经过高等学校教师岗位培训合格并取得考试合格证书,可视为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补修合格。(3)普通话等级要求: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乙等及以上水平,并取得相应等级证书(电子证书具有同等效力);申请认定汉语言类、对外汉语专业教师资格的,普通话等级应达到二级甲等及以上水平。 具有教授、副教授职务或具有博士学位的申请人,可免上述第(2)(3)两项条件。6.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经学校附属医院或校医院体检合格。二、高校教师资格网上申报时间及要求(一)网上申报(网报系统开放)时间网上个人申报时间为2024年10月8日至10月25日。未在此时段内完成网上申报的申请人,网报关闭,无法进行本次认定。(二)网上申报要求及注意事项1.申请人在网上申报时间内登陆中国教师资格网(www.jszg.edu.cn),通过“网上办事”栏目下“教师资格认定”服务入口,点击“在线办理”进行账号注册和报名,逾期不补。2.现场确认点选择浙江大学,选择申请的教师资格种类为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认定省份为浙江省、认定机构为浙江省教育厅,考试形式选择“非国家统一考试(含免考)”。3.申请人对本人所填写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网报时必须填写正确有效的电子邮箱、手机号码,以便使用“找回密码”功能时接收系统发送的电子邮件或短消息。4.申报的“任教学科”应为申请人实际承担教学任务的具体学科,网上申报时需点选至系统中显示的二级学科,没有二级学科名称的可按照一级学科申请,难以对应学科名称的,可在网报系统上选择相近学科申请。5.申请人在教师资格报名信息系统上传的照片应使用近期免冠正面一寸彩色白底证件照(照片大小小于190k,图片为jpg格式,分辨率宽度大于290像素并小于300像素,高度大于408像素并小于418像素),须和粘贴在教师资格证书上的照片一致。6.在个人承诺书签名处,请点击个人承诺书图片,通过手机浏览器、微信、支付宝或其他扫码工具扫描页面中弹出的二维码,并在手机端手写签名。提交签名后,点击网页端的“已提交”按钮,查看签名合成后的效果。如需修改,可点击合成后的图片,重新获取二维码修改签名,确保签名及日期,工整、清晰。7.申报信息填写完成并“提交”成功后,系统显示“申报提醒”页面,请申请人仔细阅读页面中的内容,确保报名成功。(三)申请人材料提交申请人应在10月8日至10月29日前向所在单位提交有关申请材料。教学科研人员和实验教学人员材料递交到所在学科的学院(系),专职辅导员递交到党委学生工作部,附属医院从事教学工作人员由附属医院统一汇总到医学院人事科。所需材料如下:1.通过“中国教师资格网”(www.jszg.edu.cn)网报系统打印的本人《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一份;2.近期免冠正面一寸彩色白底证件照一张(须与申请人上传至网上申报系统的照片一致,照片背面标注姓名);3.申请人身份证原件及影印件(二代居民身份证,须正、反面影印在同一页);4.学历学位证书正本及影印件一份(海外取得学历的,须提供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5.《浙江省申请教师资格人员体格检查表》(请点击下载)一份;申请人到各校区校医院或附属医院体检,体检费用自理。对半年内体检过的人员,带上原体检结果到校医院或附属医院作缺项体检即可。申请人在认定体检时,经学校指定体检医院医生现场确认已怀孕的,可以免做胸透检查。申请人自带怀孕证明的,不予认可。备孕和哺乳期的一律不免检胸透。6.《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正本及影印件;7.《高校教师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原件及影印件。已聘任教授、副教授职务或具有博士学位者申请认定高校教师资格可免上述第6条和第7条申请材料,但需提供相应的职称或学位证明材料。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的申请人可免提交第7项材料,但须提交师范类专业毕业证明。(四)单位初审、考察评议,上交材料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认定网上申报与现场确认系统严格按设定的时间开放和关闭,请各单位务必在规定时间内初审、考察评议上交材料并进行现场确认。1.院系初审、考察评议时间:10月9日至11月1日①各学院(系)、各单位对申请人提交的所有材料进行审查,应对申请人学历学位证书、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及高校教师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原件及其身份等进行认真审核,确认真实性和有效性。②各学院(系)、各单位需以试讲的方式,对申请人的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进行考察和评议。附属医院卫技人员提供从事相关教学的备案记录。 2.材料汇总上交时间:各单位人事科下载并填写《申请认定高校教师资格材料审核汇总清单》(请点击下载)和《浙江省2024年下半年受委托高校申请高校教师资格人员汇总表》(请点击下载),在11月1日前将汇总清单和人员名册电子版发送到linnuojun@zju.edu.cn,负责人签字盖章后的原件和相关材料一并上交。各学院及学工部交至校人力资源处人事服务中心东三103-5室。三、其他(一)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申请人被立案调查未结案的,或在行政、政务处分期内、党纪处分影响期内的,不能申请教师资格认定。(二)证书补换发证书遗失、损毁需补发换发的,依照《关于规范教师资格证书补发换发工作的通知》(教资字[2009]17号)进行办理,由各单位负责收集以下材料:1.《教师资格证书补发换发申请表》(请点击下载)(一式两份),信息填写完整,照片贴好;2.加盖档案管理部门公章的原《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复印件一份;3.身份证复印件一份;4.正面一寸彩色白底证件照一张;5.教师资格证书损坏,申请换发的,原证书一并提交。(三)请各单位通知到相关人员,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要求完成本次认定工作。申请人在现场确认及资格审核截止前,未能按照要求提供申请材料的,不能通过本次认定。申请人在网报前,可先下载使用手册熟悉报名流程,详见中国教师资格网站首页“咨询服务”。 咨询电话:林老师 88981105  冯老师 88208299    党委学生工作部 88206058浙江大学人力资源处2024年9月20日

  • 【内网】关于做好2024年秋季博士生中期考核的通知

    2024-09-20

    根据《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试行)》(浙大研院〔2012〕22号)文件精神(附件1),现启动2024年秋季博士生中期考核工作,相关通知请见研究生院网站:https://yjsybg.zju.edu.cn/2024/0905/c61747a2958530/page.htm参加本次中期考核的博士生为:2023级普博生、2022级直博生、硕博连读进入博士阶段后一年学生;已经达到中期考核时间要求,因各种原因尚未进行中期考核的博士生,或没有通过第一次中期考核、申请参加本次考核的博士生。请申请本次中期考核的博士生在研究生管理系统中录入相关信息,并将表格导出后在10月8日17:00前交到数据科学研究中心1410办公室李婧老师处。每位学生对自己所做的研究工作做一个简单的报告答辩PPT(包括自我介绍、修读课程情况、研究介绍、未来计划),时间10分钟。答辩日期另行通知,预计10月中旬之前,请大家提前做好准备。附件1: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试行)--浙大研院2012(22)号.doc

  • 博士生讨论班2024[02]

    2024-09-20
  • 【内网】关于2024年下半年全校综合性交叉学习网上选课的通知

    2024-09-19

    为充分运用我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优势突出的有利条件,使青年教师更快地适应学科和科技变化新趋势,学校于2005年起实施青年教师交叉学习培养计划,每年开设两期全校综合性交叉学习课程。按照交叉学习培养计划,结合学校实际,2024年下半年确定开设《生命科学导论》等7门课程,现将网上选课等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选课相关注意事项1.根据《关于公布浙江大学各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基本条件的通知》(浙大人发〔2020〕32号)文件精神,申报高校教师高级职务者,要求具有交叉学习、进修的经历,其中申报正高职务者应完成3门交叉学习课程。(附属医院卫生技术高级职务人员兼评高校教师高级职务者,可不做要求)。2.参加综合性交叉课程学习的教师,在3-5年内每人要求主修3门课程,其中2门须为跨学科门类课程。建议理工农医学科类的教师与人文经管学科类的教师尽量互跨学科门类进行选课,通过交叉学习和交流,拓展学科思维,开阔学术和研究视野。二、网上选课及课程信息1.选课时间及选课方式:9月19日—9月24日期间,根据“交叉课程网上选课手册”(请点击查看)进行选课。为保证教学质量,同时不影响教师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每人只任选1门课程,每门课程限选50人。为充分发挥综合性交叉课程作用,欢迎感兴趣的教职工参与选修。2.课程信息:请点击网上选课系统查看每门课教学计划、授课时间地点、任课教师等。3.课表及选课名单如下:《2024年下半年综合性交叉学习课程表》(1)《生命科学导论》(2)《脑科学导论》(3)《新闻与传播前沿》(4)《创新药物研发理论与实践》(5)《中国与杭州专题十讲》(6)《心理学及其应用》(7)《茶文化、茶科技与茶健康》另外,人力资源处协同图书馆开设了图书情报学等相关讲座(请点击“讲座信息”进行查看),各位老师可根据个人兴趣与实际需求自由选择(此类讲座不计入申报高校教师高级职务者要求的交叉学习、进修经历)。三、成绩查询已选修的交叉课程成绩查询网址为:http://hrm.zju.edu.cn/,用统一身份认证的账号和密码登录后,点击“个人信息”进入“资格类信息”进行查询。未尽事宜,请联系:沈老师 88981343。选课技术咨询:温老师 18628474336。浙江大学人力资源处    2023年9月19日

  • 2024秋季博士生论坛暨“数据科学最佳研究奖”颁奖仪式

    2024-09-18
  • 【内网】科研院转发关于发布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学天元基金-深圳“数学与智能+”交叉重点专项申请指南的通告

    2024-09-14

    各有关院系、各相关老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发布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学天元基金-深圳“数学与智能+”交叉重点专项申请指南的通告》,请各有关单位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老师申报。本重点专项项目拟资助15个研究方向,以重点项目群方式资助,项目资助周期不超过五年。项目研究团队须由包含数学和其他领域的专家组成,采取项目内双负责人制(其中,一名负责人来自数学领域,另一名负责人来自其他领域;两位负责人的排名先后由项目组成员自行确定)。2024 年拟资助不超过15 项。申请书中的研究期限应填写为:2025 年1 月1 日至2026 年12 月31 日。重点提示:本专项项目指南已通过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https://grants.nsfc.gov.cn)发布,请依托单位和申请人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在“项目管理-项目指南”模块查看。本专项项目指南原文件已加实名水印,只供依托单位和申请人申请项目使用。请诸位老师自行登录个人账户查看并注意保管,严禁以任何形式转发或外传!如有违反,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申请方式:申请人须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https://grants.nsfc.gov.cn/),在线填报项目申请书。申请书资助项目类别选择“数学天元基金项目”,亚类说明选择“数学天元基金”,附注说明填写:“交叉重点专项—项目xx”。附注说明中的“项目xx”需要填写资助研究内容中项目1 至项目15 中的一项。所有项目申请代码1 均应选择数学学科申请代码。申请书正文的最前面须标明所选研究方向的序号及标题。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将不予受理。我校对该类型项目在国家基金委系统提交申请书截止时间为2024年10月11日12时。请有关学院及项目申请人在我校截止时间内递交项目相关材料,逾期不予受理。具体指南要求与未尽事宜详见附件。  联系电话:88981080   蔡祖超  郑伟增  薛建龙邮箱:kyyjcb@zju.edu.cn 科学技术研究院2024年9月14日 附件:1. 关于发布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学天元基金-深圳“数学与智能+”交叉重点专项申请指南的通告(https://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442/info93538.htm)2.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https://grants.nsfc.gov.cn)

  • 【内网】研院转发关于发布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学天元基金“天元数学中心强化项目”申请指南的通告

    2024-09-14

    各有关院系、各相关老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发布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学天元基金“天元数学中心强化项目”申请指南的通告》,请各有关单位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老师申报。2024 年度强化资助已资助的天元数学中心项目。申请书项目名称应为“天元数学××中心强化项目”,拟资助5 项,资助期限为1年,资助强度为 200 万元/项。申请书中的项目执行期限应填写为:2025 年1 月1 日至2025 年12 月31 日。重点提示:本专项项目指南已通过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https://grants.nsfc.gov.cn)发布,请依托单位和申请人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在“项目管理-项目指南”模块查看。本专项项目指南原文件已加实名水印,只供依托单位和申请人申请项目使用。请诸位老师自行登录个人账户查看并注意保管,严禁以任何形式转发或外传!如有违反,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申请方式:申请人须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https://grants.nsfc.gov.cn/),在线填报项目申请书。申请书的项目名称应填写“天元数学××中心强化项目”,资助项目类别选择“数学天元基金项目”,亚类说明选择“数学天元基金”。项目合作研究单位数量不得超过2 个。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将不予受理。我校对该类型项目在国家基金委系统提交申请书截止时间为2024年10月11日12时。请有关学院及项目申请人在我校截止时间内递交项目相关材料,逾期不予受理。具体指南要求与未尽事宜详见附件。  联系电话:88981080  蔡祖超 郑伟增  薛建龙邮箱:kyyjcb@zju.edu.cn 科学技术研究院2024年9月14日 附件:1. 关于发布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学天元基金“天元数学中心强化项目”申请指南的通告(https://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442/info93540.htm)2.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https://grants.nsfc.gov.cn)

  • 【内网】科研院转发关于发布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学天元基金“天元数学前沿重点专项”申请指南的通告

    2024-09-14

    各有关院系、各相关老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发布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学天元基金“天元数学前沿重点专项”申请指南的通告》,请各有关单位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老师申报。本重点专项项目拟资助7个研究方向,2024 年拟资助不超过5 项,平均资助强度为200 万元/项左右。申请书中的研究期限应填写为:2025 年1 月1 日至2026 年12 月31日。重点提示:本专项项目指南已通过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https://grants.nsfc.gov.cn)发布,请依托单位和申请人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在“项目管理-项目指南”模块查看。本专项项目指南原文件已加实名水印,只供依托单位和申请人申请项目使用。请诸位老师自行登录个人账户查看并注意保管,严禁以任何形式转发或外传!如有违反,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申请方式:申请人须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https://grants.nsfc.gov.cn/),在线填报项目申请书。申请书资助项目类别选择“数学天元基金项目”,亚类说明选择“数学天元基金”,附注说明填写“天元数学前沿重点专项项目”。所有项目申请代码1 均应选择数学学科申请代码。申请书正文的最前面须标明所选研究方向的序号及标题。项目合作研究单位数量不得超过2 个。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将不予受理。我校对该类型项目在国家基金委系统提交申请书截止时间为2024年10月11日12时。请有关学院及项目申请人在我校截止时间内递交项目相关材料,逾期不予受理。具体指南要求与未尽事宜详见附件。  联系电话:88981080   蔡祖超   郑伟增  薛建龙邮箱:kyyjcb@zju.edu.cn 科学技术研究院2024年9月14日 附件:1. 关于发布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学天元基金“天元数学前沿重点专项”申请指南的通告(https://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442/info93539.htm)2.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https://grants.nsfc.gov.cn)

  • 【内网】科研院转发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现代服务业新质生产力产教融合研究专项申请指南”的通知

    2024-09-14

    各有关院系、各相关老师:根据《关于申报2024年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的通知》(教科发中心函〔2024〕1号)的相关要求,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与荣赫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设立“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现代服务业新质生产力产教融合研究专项”,请有申报意向的老师按通知中所述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申请。申请截止时间为2024年10月31日。科研院联系人:畅 帅  88981083附件1: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现代服务业新质生产力产教融合研究专项申请指南 http://www.cutech.edu.cn/detail/46-424附件2:现代服务业新质生产力产教融合研究专项申请指南说明.docx附件3:课题申请书(现代服务业新质生产力产教融合研究专项).docx科学技术研究院2024年9月13日rhkg@ronghekonggu.com  甘老师  电话:18612975595  孙老师  电话:18601980969 附件:1.现代服务业新质生产力产教融合研究专项申请指南说明.docx2.课题申请书(现代服务业新质生产力产教融合研究专项).docx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2024年5月29日   

  • 【内网】博士后出站留(来)校申请大走廊2024年第二批专项补助的通知

    2024-09-11

    各院系(单位)、相关教职工:根据《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2024年应届博士、博士后留(来)大走廊第二批补助服务指南》,现将博士后出站留(来)校申请大走廊2024年第二批专项补助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适用范围适用对象:留(来)校工作的出站博士后。二、征集方式网上申报链接:https://rc.cxkc.hangzhou.gov.cn:9443/stictalentweb/login三、申请条件1.申请人申报年龄在40周岁以下(1984年4月1日后出生),申请人符合所有条件时应满足40周岁以下,出站留(来)大走廊时间在2018年1月1日(含)之后;2.申请人为出站后3年内留(来)大走廊全职工作的博士后人员,且出站后在大走廊区域内社保连续参保(不含补缴)满36个月(含)以上;3.申请人所属校区在大走廊范围内,且与大走廊区域内用人单位签订3年(含)以上事业单位聘用合同或企业劳动合同;4.博士后研究工作经历需连续一年及以上。在国(境)外单位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工作证明需有research fellow、postdoc明确字样;四、申报时间2024年9月9日-9月25日,申报人提交申报;2024年9月10日-9月27日,人力资源处初审退回修改;2024年9月28日-9月30日,人力资源处将初审通过人员报大走廊;2024年10月1日-10月23日,大走廊管委会初审退回修改;2024年10月24日-10月28日,申报人再次提交且单位审核通过。注意:请申报人员尽早提交完整准确材料,初次提交时间需在9月25日23:59前提交,逾期不予受理;通过人力资源处初审时间需在9月27日23:59前,否则系统将予以关闭,大走廊不予受理。五、申报注意事项(一)系统首页增加“常见问题解答”,有疑问可自行搜索。(二)申请人被退回修改的将以短信形式通知,请申请人及时关注、修改、上报,并提醒单位审核人尽快修改通过。(三)请申报人员如实提交个人信息,其中银行信息需填写正常使用状态下的国内本人账号,且银行账户名需与申报姓名保持完全一致(外籍申报人姓名大小写、顺序、字符空格等也需保持完全一致)。六、申请材料目录详见系统填报要求。七、政策咨询(一)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管委会科技和人才服务局:石老师,88720801。(二)人力资源处:汪老师,88981710。八、其他事项(一)国内博士后出站时间以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出具的《博士后证书》注明的出站时间为准,如记录不明确时须提供中国博士后网上办公系统中出站时间的证明材料。国(境)外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进出站时间分别按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单位出具的博士后工作证明上注明的起止时间及出入境记录为准。(二)申请对象属于劳务派遣人员的,由学校进行审核申报。在现有材料基础上,还需提供申请对象劳务(人才)派遣合同、实际用人单位情况说明(需加盖所在院系、单位公章和人力资源处公章),如有需要,后续需按照大走廊要求进一步补充相应资料。(三)申请对象已申领市级博士后出站补贴的的,满足相应条件,可在市、区两级资金补助基础上追加给予相应专项补助;未申领市级博士后出站补贴的,满足大走廊相应政策条件后,也可给予相应专项补助。(四)大走廊区域内高校按照学院主体所在校区确认补助资格;社保缴纳期限起算时间事业单位以实际运营日为准。(五)政策申报或公示期间,因离职等原因造成申请对象不再符合政策条件的,由原所在单位提供相应证明材料,不予拨付相应资金。(六)政策资金拨款程序,大走廊管委会直接拨付至个人账户。政策资金接受审计、纪检监察、财政等部门的监督检查,一旦发现申请人和资金使用单位存在违法违纪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应责任,并收回已拨付资金。(七)本次服务指南未明事项,由大走廊管委会负责解释和执行。浙江大学人力资源处2024年9月9日

  • 在华举办国际会议经费管理办法

    2024-09-10
  • 浙江大学数据科学研究中心2024秋季博士生论坛

    2024-09-06

    时间:2024年9月22日星期日9:30-17:00地点:浙大圆正启真水晶酒店(古墩路671 号)会议议程:9:30-12:00一楼求真厅2024 年数据科学最佳研究奖颁奖仪式获奖同学学术报告12:00-13:30五楼中餐厅中餐13:30-15:35一楼求真厅中心博士生学术报告15:35-17:00一楼求真厅冷餐会&自由讨论&新生导师见面会学生报名链接:https://form.zju.edu.cn/#/dform/genericForm/IIbd0O1y

  • Master of Data Science in Health (MDSH) Program,UCLA招生宣讲会

    2024-09-06

    时间:2024年9月19日14:00-16:30地点:紫金港校区行政楼1417报告厅1.学术报告(14:00-15:00)Speaker:Michele GuindaniBio: Michele Guindani, Ph.D., is a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Biostatistics at the Fieldin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CLA).Professor Guindani’s research spans Biostatistics, Data Science, Machine Learning, Statistical decision-making under Uncertainty, Multiple comparison problems, Statistical Imaging, Clinical Trials, Study Design, Clustering, Bayesian modeling, and Nonparametric Bayesian models. Professor Guindani is Fellow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ASA) and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Bayesian Analysis (ISBA). He is the current Presid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Bayesian Analysis (ISBA).Talk Title:Connecting the Dots: Statistical Models in Brain Imaging and Brain Networks DynamicsTalk Abstract:Statistical method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brain imaging, enabling researchers to uncover the complex patterns of brain function and connectivity. In this talk, we will begin by highlighting the critical role that statistical approaches play in the analysis of imaging data, particularly in the context of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We will discuss how appropriate statistical methods are necessary to handle the complexity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correlations typical of brain data.Building on this foundation, we will then discuss approaches to studying dynamic brain connectivity, which seeks to understand the chang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different brain regions over time. We will present two novel Bayesian approaches designed to capture these dynamic relationships within multivariate time series data.First, we will present a scalable Bayesian time-varying tensor vector autoregressive (TV-VAR) model, aimed at efficiently capturing evolving connectivity patterns. This model leverages a tensor decomposition of the VAR coefficient matrices at different lags and sparsity-inducing priors to capture dynamic connectivity patterns.Next, we will introduce a Bayesian framework for sparse Gaussian graphical modeling, which employs discrete autoregressive switching processes. This method improves the estimation of dynamic connectivity by modeling state-specific precision matrices, using innovative prior structures to account for temporal and spatial dependencies.Throughout the talk, we will illustrate the power and flexibility of these Bayesian methods with examples from simulation studies and real-world fMRI data. Our discussion will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these innovative statistical tools in advanc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brain connectivity and their potential for applications in neuroscience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2.学术报告(15:00-16:00)Speaker:Hua ZhouBio:Dr. Hua Zhou is Professor of Biostatistics at UCLA Fieldin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Professor of Computational Medicine at UCLA Geffen School of Medicine, and Director of the Master of Data Science in Health (MDSH) Program. Dr. Zhou’s research expertise includes statistical computing,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smart health, statistical genomics, neuroimaging, and data science education. He is Fellow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ASA). Dr. Hua Zhou oversees multipl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SF) and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 grants as the Principal Investigator (PI). He serves on the editorial board of major statistical journals such as the Journal of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Theory and Methods, Annals of Applied Statistics, and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Graphical Statistics.Talk Title (Research): Statistical Methods and Computational Algorithms for Analyzing Biobank DataTalk Abstract: The availability of vast amounts of longitudinal data from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EHR) and personal wearable devices opens the door to numerous new research questions. In this talk, Dr. Hua Zhou will describe his group's recent efforts in developing scalable statistical methods and computational algorithms for analyzing up to a million samples, millions of genetic markers, and intensively measured mobile health data in massive biobanks such as UK Biobank, NIH All of US, and Million Veteran Project.3.招生宣讲答疑(16:00-16:30)Talk Title (Information Session): UCLA Biostatistics: Training Next-Generation Health Data ScientistsDr. Hua Zhou will introduce the admission, curriculum, class schedule, and career prospects of the academic programs - Master of Data Science in Health (MDSH, https://mdsh.ucla.edu/), MS, and PhD - at UCLA's Department of Biostatistics. Dr. Hua Zhou has been serving on the admission committee for nine years and will be available to meet prospective applicants after the talk. Interested senior students can bring their resumes, transcripts, and TOEFL or IELTS results (if available) for individualized advice.欢迎有兴趣出国深造的高年级本科生同学投递简历(huazhou@g.ucla.edu),周华教授将现场解答相关问题。【扫码报名】

  • 博士生讨论班2024[01]

    2024-09-06
  • «
  • 1
  • 2
  • ...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
  • 85
  • 86
  • »
扫一扫二维码
更多资讯请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 电话:0571-88208268    0571-88208302

  • 邮箱:cds@zju.edu.cn

  •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浙江大学综合服务中心 浙江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 浙江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浙江大学校务服务网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 2025 浙江大学数据科学研究中心 浙ICP备05074421号 技术支持 : 寸草心科技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