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网】【正式资源】关于正式开通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数据库的通知
2023-11-03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以下简称“期刊分区表”)是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计量与评价部的研究成果。“期刊分区表”设计的思路始于2000年之初,旨在纠正当时国内科研界对不同学科期刊影响因子数值差异的忽视。自2004年发布以来,“期刊分区表”为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管理人员、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一份评价国际学术期刊影响力的参考数据,得到了全国各地高校、科研机构广泛关注。浙大图书馆从2022年的分区表开始订购。“期刊分区表”对如下期刊进行分区划分: ①相应年度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CITATION REPORTS,JCR)中全部期刊,按照大类学科和小类学科分别划分四个区; ②中文期刊,划分为四个区。访问网址:http://www.fenqubiao.com/访问方式:校内IP控制+账号登录访问;校外请使用WebVPN+账号登录访问。公众账号和密码见数据库导航:http://210.32.137.90/s/lib/libtb/show/1992图书馆2023-11-1
-
【内网】科研院关于转发蚂蚁集团“2023年CCF-蚂蚁 绿色计算&隐私计算专项科研基金”项目征集的通知
2023-11-03各院系、各位老师:蚂蚁集团近期发布了“2023年CCF-绿色计算&隐私计算专项科研基金”项目征集通知。请各有关单位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老师申报。一、CCF-蚂蚁科研基金介绍:CCF-蚂蚁科研基金是2020年由蚂蚁集团与中国计算机学会联合发起,旨在搭建产学研合作及学术交流平台,以实际业务为土壤支持技术创新研究。基金设立人工智能、隐私与安全、区块链、基础系统及数据库等多个前沿技术领域,累计投入超过三千万。2023年CCF-蚂蚁绿色计算专项计划投入300万以上的科研基金,共设立18个课题,旨在探讨利用绿色计算相关技术和理念,提升数据中心通用算力、智能算力的使用效率等问题,面向通用计算绿色化,智能算力绿色化以及 AI 助力算力绿色化这三个方向进行关键研究突破。2023年CCF-蚂蚁隐私计算专项计划投入300万以上的科研基金,共设立17项课题,课题方向聚焦数据要素流通的关键技术,围绕隐私计算+大模型、隐私安全增强、隐私计算硬件加速等方向。【附件1】CCF-蚂蚁绿色计算专项科研基金申报指南.docx【附件2】CCF-蚂蚁绿色计算专项科研基金发布课题.docx【附件3】CCF-蚂蚁绿色计算专项科研基金 Proposal模板.docx【附件4】蚂蚁访问学者计划申请表.docx【附件5】CCF-蚂蚁隐私计算专项科研基金指南.docx【附件6】CCF-蚂蚁隐私计算专项科研基金发布课题.docx【附件7】CCF-蚂蚁隐私计算专项科研基金 Proposal模板(A类课题).docx【附件8】CCF-蚂蚁隐私计算专项科研基金 Proposal模板(B类课题).docx科学技术研究院2023年11月1日
-
【内网】科研院关于转发《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等重点专项2024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2023-11-02各有关单位、各位老师: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的总体部署,按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的相关要求,科技部发布了“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24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24年度第一批港澳台项目申报指南。科研院现将项目申报指南和有关事项转发通知如下,请各单位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一、项目组织申报工作流程1. 申报人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项目推荐1名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2. 聚焦指南任务,整合优势创新团队,集中力量,联合攻关。鼓励有能力的女性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课题)负责人领衔担纲承担任务,并积极吸纳女性科研人员参与项目攻关。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评审具体工作流程如下。——项目申报人根据指南相关申报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http://service.most.gov.cn)填写并一次性提交项目正式申报书。——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应与所有参与单位签署联合申报协议,并明确协议签署时间;项目牵头申报单位、课题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及课题负责人须签署诚信承诺书,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及所有参与单位要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加强对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杜绝夸大不实,严禁弄虚作假。——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在受理项目申报后,组织形式审查,并开展首轮评审工作。首轮评审不需要项目负责人进行答辩。根据专家评审结果,结合磋商协调情况,遴选出3~4倍于拟立项数量的申报项目,进入下一轮答辩评审。对于未进入答辩评审的申报项目,及时将评审结果反馈项目申报人。——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组织进入答辩评审的项目进行答辩评审。申报项目的负责人通过网络视频进行报告答辩。根据专家评议结果,结合磋商协调情况,择优立项。二、组织申报的推荐单位1. 一般我校的推荐单位为浙江省科学技术厅。三、申报资格要求1. 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和参与单位应为中国大陆境内注册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注册时间为2022年9月30日前,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具有良好国际合作基础,运行管理规范。国家机关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项目牵头申报单位、项目参与单位以及项目团队成员诚信状况良好,无在惩戒执行期内的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我校同一个项目只能通过单个推荐单位申报,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2. 项目(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1963年1月1日以后出生,每年用于项目的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3. 项目(课题)负责人原则上应为该项目(课题)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员。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项目(课题)。4. 项目(课题)负责人限申报1个项目(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的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项目(课题)。课题负责人可参与申报项目(课题)。项目(课题)负责人、项目骨干的申报项目(课题)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在研项目(课题)总数不得超过2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的在研项目(课题)负责人和项目骨干不得因申报新项目而退出在研项目。退出项目研发团队后,在原项目执行期内原则上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新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对于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预算不超过400万元的“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其他重点专项项目(课题)互不限项,但其他重点专项项目的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得参与申报此类不限项项目;对于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预算不超过400万元的“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港澳台项目,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其他重点专项项目(课题)以及“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非港澳台项目(课题)互不限项,但其他重点专项项目以及“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非港澳台项目的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得参与申报此类不限项项目。项目(课题)负责人的申报和在研上述两类不限项项目的总数限为1项。项目骨干的申报和在研上述两类不限项项目的总数限为1项。同时,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课题)负责人只能主持1项“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含上述不限项项目)。项目(课题)负责人、项目骨干的申报和在研“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总数不超过2个(含上述不限项项目)。项目(课题)负责人只能主持1项“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港澳台项目(含上述不限项项目)。项目(课题)负责人、项目骨干的申报和在研“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总数不超过2个(含上述不限项项目)。计划任务书执行期(包括延期后的执行期)到2024年6月30日之前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不在限项范围内。5. 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或本年度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原则上不能申报该重点专项项目(课题)。6. 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项目(课题)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提供全职聘用的有效材料,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双方单位同时提供聘用的有效材料,并作为项目申报材料一并报送。7. 申报项目受理后,原则上不能更改申报单位和负责人。8. “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必须与国外合作单位就本次项目申报签订合作协议。项目合作内容和方式应符合我国及各合作机构所在国家(地区、国际组织)有关法律法规和科研伦理相关规定。凡开展须事先审查报批的合作活动,例如涉及人类遗传资源或种质资源等,申报单位必须事先依法依规履行国内有关审查报批手续。所有必需的手续完备后,项目才可正式立项。合作各方对未来知识产权归属和成果转化收益归属有明确约定或意向性约定,且符合我国法律法规中关于知识产权归属和成果转化收益的有关条款(须附知识产权协议或意向性协议、备忘录、证明信或在中外合作协议中明确知识产权相关条款)。9. 中方项目申报人务必与外方合作机构和人员明确以下几项要求:外方项目牵头人不得就同一研究方向和技术路线与国内不同单位合作多头参与申报,其作为外方项目牵头人申报项目和参与在研项目总数不得超过2个。已作为受聘于内地的外籍科学家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在研项目(课题)的,不得再作为外方人员参与申报。10. 项目的具体申报要求,详见项目申报指南。各申报人在正式提交项目申报书前可利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查询相关科研人员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情况,避免重复申报。四、具体申报方式1. 为做好项目申报的精准服务,请各单位于2023年11月15日前汇总本单位申报意向,并填写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等重点专项2024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意向汇总表(附件五)发送至科研院联系人邮箱。2. 网上填报。请各申报人按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上填报。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将以网上填报的申报书作为后续形式审查、项目评审的依据。申报材料中所需的附件材料,全部以电子扫描件上传。项目申报单位网上填报申报书(指南方向2.1除外)的受理时间为:2023年11月1日8:00至2023年12月13日16:00。指南方向2.1的项目申报单位网上填报申报书的受理时间为:2024年1月5日8:00至2024年2月15日16:00。3. 技术咨询电话及邮箱:010-58882999(中继线),program@istic.ac.cn。4. 各重点专项业务咨询电话及邮箱:“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010-68598010,zfj@cstec.org.cn。“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010-68598075,sisticp@cstec.org.cn。5. 浙江大学科研院联系人: 姚旭东,0617555@zju.edu.cn 陆丹旸,kyyldy@zju.edu.cn 0571-88981775 附件:1.“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24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pdf2.“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24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形式审查条件要求.pdf3.“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24年度第一批港澳台项目申报指南.pdf4.“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24年度第一批港澳台项目申报指南形式审查条件要求.pdf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等重点专项2024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意向汇总表.xlsx科学技术研究院2023年10月31日
-
【内网】科研院转发中国科协关于申报第二届中国科技青年论坛作品征集、初评和成果汇聚的通知
2023-10-30各有关学院(系)、校设研究机构,各位教师:为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展现广大青年人才在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伟大征程中坚定创新自信、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风貌,经研究决定举办第二届中国科技青年论坛,拟采取申报评审方式公开遴选论坛作品征集、初评和成果运用项目承担单位。现就项目申报事宜通知如下。一、项目任务(一)项目内容1.负责作品征集,广泛动员各领域、各行业青年科技人才等报名参加,做好报名平台支撑以及选手的服务、咨询等工作。2.组织策划论坛初评,组建评审专家组,召开评审会,评选产生进入分论坛的选手。3.全程参与中国科技青年论坛各阶段工作,统筹指导各分论坛和总论坛承接单位做好活动组织实施等。4.做好论坛成果运用相关工作。梳理汇总青年科技人才重要理论观点和关键意见建议形成报告,将优秀论文结集成册出版,并根据论文学术水平推荐到相应的科技类期刊发表;将获奖选手纳入中国科协“青年智库”专家队伍和中国科协科技人才联系库,做好青年科技人才的跟踪服务工作。(二)实施时间2023年12月-2024年6月(三)经费额度总计经费不超过80万元。(四)成果形式1.提交论坛所有参与选手档案、所有参赛作品;2.提交论坛作品征集及初评策划方案、作品修改建议等;3.指导协助完成4个专题分论坛及总论坛的组织实施,提交活动总结报告等;4.完成论坛优秀作品编印出版等成果运用工作,提交相关文字材料。二、申报资格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港澳台除外)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2.能够持续提供项目所需服务,自身拥有专业团队,具备良好的工作基础、服务经历和良好业绩。优先考虑熟悉科技和科协工作规律、承担过与项目类似的其他服务任务并取得良好成效的有关单位。3.申报单位应明确承诺严格按照国家财政经费管理规定和《中国科协财政项目管理办法(修订)》开展项目工作。4.参加申报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重大违法记录,是指供应商因违法经营受到刑事处罚或者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未被信用中国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5.可单独申报或联合申报。三、申报要求1.申报单位应按照要求完整填写《项目申报书》(见附件),由项目负责人认真审核后签字确认,经单位负责人签字确认后加盖单位公章。2.《项目申报书》纸质版应一式3份(其中1份为原件即可),密封后报送至第三方机构,邮寄包封外须载明寄件单位、项目名称、联系人及联系电话。3.《项目申报书》电子版(盖章扫描版)应同时发送至邮箱。4.申报材料递交截止时间,自本通知发出之日起至2023年10月30日前(以邮寄寄出时间为准),逾期不再受理。四、联系方式一、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一)业务咨询联 系 人:张海燕联系电话:010-68530471(二)材料接收联 系 人:颛 妍联系电话:010-86203831 18610649946邮 箱:251366349@qq.com邮寄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西四环南路35号中都科技大厦1009室二、浙大科研院成果部联 系 人: 胡 杨 88981070 l231492@zju.edu.cn谭国珍 88981082 tgz@zju.edu.cn李心瞳 87951079 kyylxt@zju.edu.cn联系地址:紫金港校区东三126。附件:1.第二届中国科技青年论坛作品征集、初评和成果汇聚项目综合评分标准.docx2.项目申报书模板.docx 科学技术研究院 2023年10月27日
-
Inference via randomized test statistics
2023-10-30 -
【内网】关于浙江大学MATLAB校园版许可证更新指南
2023-10-27浙江大学MATLAB校园版是面向全校师生服务的正版化软件之一,需要每年更新许可证文件。已安装MATLAB校园版的师生,请按以下步骤更新MATLAB许可证,以确保能正常使用。在更新许可证之前,建议首先关闭系统防火墙。一、个人用户1、打开MATLAB软件(如果许可证已过期,则会启动激活客户端,可以跳至第3点)。2、在导航菜单栏,点击 帮助>许可>激活软件 3、选择“使用Internet自动激活”,并输入浙江大学邮箱的MathWorks账户,点击“下一步”直至激活完成。(如忘记密码,可以使用后缀为zju.edu.cn的邮箱,进入ww2.mathworks.cn官网自助找回) 4、重新启动MATLAB。启动完成后,可能会继续在MATLAB中看到“许可证即将过期”的警告信息,您可以忽略该信息,一段时间后MATLAB将不再发送此警告信息。 二、机房设备 安装了MATLAB的机房设备,请联系管理员(mathworks@zju.edu.cn),获取最新的license文件,然后参考下面网址,更新license server即可:https://www.mathworks.com/matlabcentral/answers/389888-matlab 三、技术支持在更新过程中如有问题,您可以联系MathWorks团队,联系邮箱:info@mathworks.cn,联系电话:010-59827000-4-1。 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2023年10月27日
-
【内网】关于骆威同志因公临时出国(境外)回国报告公示(2)
2023-10-26浙江大学因公出国(境)团组信息事前内部公示公示时间:2023年10月26日至2023年11月1日浙江大学因公出国(境)团组出访报告公示 基本 信息团组名称浙江大学 骆威1人出访出访期限2023-07-06至2023-07-09在外时间总天数4天出访国家(地区)(含过境)中国香港出访报告一、 访问情况 应香港地区泛华统计学会学术会议承办方香港中文大学XinyuanSong教授的邀请,浙江大学骆威于2023年7月6日至2023年7月9日赴香港参加泛华统计学术会议并做学术报告二、 访问成果 做了二十五分钟的学术报告(题目:a uniform generalization of inverse regression methods via adaptive column selection),并与国际同行进行了广泛交流。三、工作建议 希望继续扩大浙江大学研究人员和统计学国际同行之间的合作范围. 公示受理地点:紫金港校区行政楼14楼1410公示联系电话:0571-88208268E-mail: cds@zju.edu.cn
-
【内网】关于骆威同志因公临时出国(境外)回国报告公示
2023-10-26浙江大学因公出国(境)团组信息事前内部公示公示时间:2023年10月26日至2023年11月1日浙江大学因公出国(境)团组出访报告公示 基 本 信息团组名称浙江大学 骆威1人出访出访期限2023-07-31至2023-08-04在外时间总天数5天出访国家(地区)(含过境)日本出访报告一、 访问情况 应日本早稻田大学(EcoSta会议承办方)的邀请,浙江大学骆威于2023年7月31日至2023年8月4日赴日本东京参加EcoSta会议并做学术报告二、 访问成果 做了二十五分钟的学术报告(题目:on efficient dimension reduc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wo responses),并与国际同行进行了广泛交流。三、工作建议 希望继续扩大浙江大学研究人员和统计学国际同行之间的合作范围. 公示受理地点:紫金港校区行政楼14楼1410公示联系电话:0571-88208268E-mail: cds@zju.edu.cn
-
【内网】科研院转发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专项项目指南——基于通用大模型的工商管理前沿科学问题研究
2023-10-24各有关院系、各相关老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专项项目指南——基于通用大模型的工商管理前沿科学问题研究”,请各有关单位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老师申报。重点提示:专项项目资助期限为4年,申请书中的研究期限应填写“2024年1月1日-2027年12月31日”,直接费用的平均资助强度约200万元/项。申请书中的资助类别选择“专项项目”,亚类说明选择“研究项目”,附注说明选择“科学部综合研究项目”。申请代码1应选择管理科学部G02下属相关代码。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不予受理。管理科学部不受理如下申请人的项目申请:①作为项目负责人近5年(2018年1月1日后)已经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但在本项目申请截止日期前,尚未获得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颁发的《结项证书》者。若已获得《结项证书》,申请人必须在申请书后附《结项证书》复印件,并在复印件上加盖依托单位法人公章。②2023年作为负责人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者。申请人应当按照专项项目申请书的撰写提纲撰写申请书,请在申请书正文开头注明“基于通用大模型的工商管理前沿科学问题研究方向:***(按照上述4个拟资助研究方向之一填写)”。我校对该类型项目在国家基金委系统提交申请书截止时间为2023年11月16日12时。请有关学院及项目申请人在我校截止时间内递交项目相关材料,逾期不予受理。具体指南要求与未尽事宜详见附件。 联系电话:88981080 吴尘奕 费伟东 薛建龙邮箱:kyyjcb@zju.edu.cn 科学技术研究院2023年10月23日 附件: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专项项目指南——基于通用大模型的工商管理前沿科学问题研究https://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442/info90586.htm
-
【内网】科研院转发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专项项目指南——基于数据与行为的金融系统建模分析
2023-10-24各有关院系、各相关老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专项项目指南——基于数据与行为的金融系统建模分析”,请各有关单位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老师申报。重点提示:专项项目资助期限为4年,申请书中的研究期限应填写“2024年1月1日-2027年12月31日”,直接费用的平均资助强度约200万元/项。申请书中的资助类别选择“专项项目”,亚类说明选择“研究项目”,附注说明选择“科学部综合研究项目”。申请代码1应按照拟资助研究方向后标明的申请代码要求选择管理科学部下属的申请代码。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不予受理。管理科学部不受理如下申请人的项目申请:①作为项目负责人近5年(2018年1月1日后)已经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但在本项目申请截止日期前,尚未获得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颁发的《结项证书》者。若已获得《结项证书》,申请人必须在申请书后附《结项证书》复印件,并在复印件上加盖依托单位法人公章。②2023年作为负责人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者。申请人应当按照专项项目申请书的撰写提纲撰写申请书,请在申请书正文开头注明“2023年度专项项目基于数据与行为的金融系统建模分析研究方向:***(按照上述6个拟资助研究方向之一填写)”。我校对该类型项目在国家基金委系统提交申请书截止时间为2023年11月16日12时。请有关学院及项目申请人在我校截止时间内递交项目相关材料,逾期不予受理。具体指南要求与未尽事宜详见附件。 联系电话:88981080 吴尘奕 费伟东 薛建龙邮箱:kyyjcb@zju.edu.cn 科学技术研究院2023年10月23日 附件: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专项项目指南——基于数据与行为的金融系统建模分析https://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434/info90564.htm
-
【内网】社科院关于申报202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通知
2023-10-23各有关单位、老师:202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面向全国公开招标,现将我校有关申报事项通知如下。一、招标工作总的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切实发挥国家社科基金示范引导作用,着力加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不断推出具有重大学术创新价值和文化传承意义的标志性研究成果,积极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着力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服务。二、招标数量和资助强度本批重大项目包括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对策研究和交叉学科研究,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共发布317个招标选题,涵盖国家社科基金23个学科领域。每个招标选题原则上只确立1项中标课题。资助强度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确定,一般为每项60-80万元。如获中标,将在立项两年后进行中期检查评估,对研究进展顺利、阶段性成果丰硕且后续研究中存在较大经费缺口的项目择优予以滚动资助。三、投标资格要求投标人须具备下列条件: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遵守国家社科基金各项管理规定;在相关研究领域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科研经验,社会责任感强,品行端正,学风优良;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厅局级(含)以上领导职务,能够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并担负科研组织指导职责;每个投标团队首席专家只能为一人。2.在研国家社科基金各类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及其他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负责人,不能作为首席专家参加本次投标。申请其他国家级科研重大项目及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负责人,同年度不能投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首席专家只能投标一个项目,且不能作为子课题负责人或课题组成员参与本次投标的其他课题。子课题负责人须具有副高级(含)以上职称,在本批次招标中只能参与一个投标课题,课题组成员最多参与两个投标课题。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大研究专项项目及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负责人,不得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本次投标。四、投标课题要求1.投标人须按照《招标公告》发布的招标选题(附后)投标,如确有需要,可对选题进行适当微调,但不得大幅压缩或改变研究内容,自选课题不予受理。本次投标须按照新修订的《投标书》(2023年10月制)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填写申报材料,填报此前版本无效。《投标书》要突出课题论证设计部分,重点介绍总体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课题研究思路、研究重点和创新之处,简要介绍研究综述、子课题负责人情况等内容,课题设计论证字数不超过5万字。2.投标课题要突出研究重点,体现有限目标,课题设计不宜过于宽泛,避免大而全,子课题数量一般不超过5个;大型文献典籍整理、丛书编纂、数据库建设等规模较大的课题,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子课题数量。每个子课题只能确定一名负责人。3.投标人须提交3篇与申报选题研究领域相关的代表性成果(论文或专著),作为评审立项的重要参考。4.投标人要熟知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前沿动态,具备扎实的研究基础和丰富的相关前期研究成果。除必要的学术史梳理或综述外,应着重阐明本课题设计相对于已有研究的独到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5.投标人要树立鲜明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框架设计、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基本观点、研究方法等方面,体现创新的学术思想、独到的学术见解和可能取得的突破。投标跨学科研究选题要侧重文理交叉和协同创新,注重采取多学科研究方法和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6.项目完成时间根据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确定,一般应在5年左右完成,部分研究任务艰巨、规模较大、周期较长的课题可分期完成,完成时限不作统一规定。7.预期研究成果的规模和数量应科学合理,确保质量和学术水准,多出精品力作;最终成果为大型文献典籍整理、多卷本专著、系列丛书等形式的,应注意编纂体例的科学性和统一性;最终成果为专题数据库(语料库)的,要坚持公益共享原则,结项验收时须实现线上开放使用功能。五、投标纪律要求1.各单位及投标人要加强审核,切实把好政治方向关和学术质量关。2.投标人要弘扬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自觉坚持公平竞争的原则,严格遵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管理规定。凡有弄虚作假、抄袭剽窃、违规违纪等行为的,一经查实,即取消参评资格;如获中标,一律撤项,5年内不得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子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须为课题研究的实际参与者,且须征得本人同意。子课题负责人须在《投标书》上签字,否则视为违规申报。如获中标,首席专家要兑现投标时承诺,确保子课题负责人有充足的时间精力投入研究,原则上子课题负责人不得变更。4.投标人可提出2名以内建议回避评审专家,我办将根据评审工作实际情况予以考虑。六、时间安排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实行网络申报和评审。我校具体安排如下:10月23日前,各单位报送申报意向。各单位根据《招标选题》(附件1)进行针对性动员,将本单位《申报意向汇总表》(附件3)发送至社科院。原则上同个选题只能有一人申报。10月24日前,社科院确定申报人和申报选题。11月14日前,各单位对《投标书》进行形式初审、内容论证。各单位对《投标书》进行形式初审,组织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内容论证,论证安排请提前报社科院。11月18日前,申报人完成系统填报。各单位请提前汇总电子版《投标书》(文件大小建议不超过30M)后统一报送至社科院进行形式复审。各申报人根据审查意见对《投标书》进行修改完善后完成系统填报,并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一致性。请申报人务必严格按照学校通知时间提交材料,以便社科院及时进行审核。七、注意事项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网络申报系统于11月5日开放,首席专家须先登录国家社科基金科研创新服务管理平台(https://xm.npopss-cn.gov.cn),以实名信息注册账号,待责任单位审核后由系统创建账号并发送短信和邮件通知,之后即可登录系统,并按规定要求填写申报信息(已有账号者无需再次注册)。有关申报系统及技术问题请咨询400-800-1636,电子信箱:support@e-plugger.com。2. 《投标书》中首席专家和子课题负责人须签名,所有涉及单位签章之处,主要包括责任二级单位签章、合作单位签章(如有)、责任单位签章,只填写相关内容即可(省社科工作办审核意见除外),不用签章。八、联系方式社科院联系人:徐蕾联系电话:88982755电子信箱:zdxulei@zju.edu.cn联系地址:紫金港校区文科组团成均苑3幢708室 社会科学研究院2023年10月21日 附件1: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招标选题.pdf附件2: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投标书.doc附件3: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申报意向汇总表.xls
-
【内网】科研院关于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项目启动的通知
2023-10-20各有关学院(系、校设研究机构),各相关老师: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立项项目,负责人需先在学校科研服务系统中完成项目启动后方可办理经费入账。项目立项启动工作安排如下:1. 项目负责人需确认并提交项目相关信息请项目负责人于2023年10月27日17:00前提交1.1登录系统为方便各项目负责人填写,科研院已将新立项项目的基本信息和预算信息导入科研服务系统中。如项目信息的不可修改字段中,确有错误请联系科研院基海部修改。项目负责人登陆浙江大学科研服务系统(http://kyfw.zju.edu.cn/srm/systemrole/login_toLogin.html)。因部分项目负责人无系统账号,无法完成批量导入,请项目负责人在系统中自行提交项目启动申请(清单已备注并通知院系)。1.2完善项目信息(1)经费实行包干制项目:附件1.浙江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包干制项目个人承诺书.docx附件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合(协)作任务书模板.doc科学技术研究院2023年10月19日
-
【内网】关于开展仪器设备网络安全管理培训的通知
2023-10-19各相关单位:为保障我校仪器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数据安全可靠,增强师生对仪器设备网络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根据有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仪器设备网络安全管理培训,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培训主题:《仪器设备网络安全管理培训》二、培训时间:2023年10月20日9:30三、培训方式:线上培训(智云课堂直播),直播入口:http://classroom.zju.edu.cn/livingroom?course_id=57770&sub_id=1038070&tenant_code=112&sub_public=1二维码: 四、培训内容:从网络安全管理概述、日常管理与工作开展、常见安全事件应对三个方面提升师生对仪器设备的网络安全管理意识。五、培训对象:全体师生、联网仪器设备相关人员培训结束后将把直播视频上传到学在浙大,方便后续观看。(观看途径:进入【学在浙大】官方平台(https://course.zju.edu.cn/),点击【院系课程】——【信息技术中心】——【网络安全意识系列培训】——【加入课程】【进入课程】——【第四章节 仪器设备网络安全管理培训】)。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信息技术中心 2023年10月18日
-
崔逸凡课题组成果在NeurIPS(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发表
2023-10-17近日,人工智能领域的顶级国际会议NeurIPS(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公布了2023年的录用结果,其中包括浙江大学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崔逸凡课题组的研究成果“Optimal Treatment Regimes for Proximal Causal Learning”。NeurIPS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顶级学术会议,讨论内容覆盖了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大规模机器学习、学习理论、优化、稀疏理论等众多细分领域。该会议在每年的12月举行,由NeurIPS基金会主办,今年将在美国新奥尔良会议中心举行。录用论文简要介绍如下:当决策者基于观察性数据进行因果学习并制定决策方案时,一个常见的挑战是数据中可能存在未被观测的混杂因素。近期提出的代理因果推断表明,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代理变量可以被用来识别因果效应,从而有效地辅助决策。基于代理因果推断的框架,崔逸凡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利用结果混杂桥函数和治疗混杂桥函数的新型个性化决策方案,并证明了该方案的价值函数的可识别性。这一决策方案充分利用了代理变量的信息,其决策效果明显优于文献中现有的决策方案。该工作进而提供了关于这一个性化决策方案的估计方法,并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保证。此外,模拟实验和真实世界数据也展示出所提出的决策方案的最优性与可解释性。论文第一作者沈韬为崔逸凡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期间指导的研究生。论文通讯作者崔逸凡为浙江大学数据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