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你, 老师 !
  • 首页
  • 中心概况
    • 中心简介
    • 组织架构
    • 下设研究机构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 学术交流
    • 讲座
    • 会议
    • 资源下载
  • 科学研究
    • 最新通知
    • 科研项目
    • 科研成果
  • 教育教学
    • 最新通知
    • 培养计划
    • 招生信息
    • 课程资源
    • 研究生活动
  • 招聘信息
    • 教师招聘
    • 博士后招聘
    • 职员招聘
  • 综合服务
    • 最新通知
    • 服务指南
    • 场地预约
    • 文件汇编
  • 联系我们
    • 联系我们
  • 欢迎你, 老师 !
  • 首页
  • 中心概况
    中心简介 组织架构 下设研究机构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 学术交流
    讲座 会议 资源下载
  • 科学研究
    最新通知 科研项目 科研成果
  • 教育教学
    最新通知 培养计划 招生信息 课程资源 研究生活动
  • 招聘信息
    教师招聘 博士后招聘 职员招聘
  • 综合服务
    最新通知 服务指南 场地预约 文件汇编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最新通知

  • 通知公告
    • 最新通知
    • 科研通知
    • 教学通知
    • 公示
    • 综合服务
    • 其他
  1. 首页
  2. 通知公告
  3. 最新通知
  • 【内网】科研院关于转发《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25年度中法杰出青年科研人员交流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2024-10-24

    各有关单位、各位老师: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国科发资〔2024〕28号)相关要求,科技部已发布“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25年度中法杰出青年科研人员交流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科研院现将项目申报事项转发通知如下,请各单位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一、项目组织申报工作流程1.申报人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项目申报人推荐1名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鼓励有能力的女性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任务。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评审具体工作流程如下。——项目申报人根据指南相关申报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http://service.most.gov.cn)填写并一次性提交项目正式申报书。——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应与所有参与单位签署联合申报协议,并明确协议签署时间;项目牵头申报单位、课题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及课题负责人须签署诚信承诺书,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及所有参与单位要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加强对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杜绝夸大不实,严禁弄虚作假。——推荐单位加强对所推荐的项目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按时将推荐项目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统一报送。——项目专业化管理机构在受理项目申报后,组织形式审查,并开展评审工作。根据专家评议结果,结合磋商协调情况,择优立项。二、组织申报的推荐单位1.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主管部门;3.原工业部门转制成立的行业协会;4.纳入科技部试点范围并且评估结果为A类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及纳入科技部、财政部开展的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行业试点联盟。各推荐单位应在本单位职能和业务范围内推荐,并对所推荐项目的真实性等负责。国务院有关部门推荐与其有业务指导关系的单位,行业协会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行业试点联盟推荐其会员单位,省级科技主管部门推荐其行政区划内的单位。推荐单位名单已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上公开发布。一般我校的推荐单位为浙江省科技厅。三、申报资格要求1.本批次指南的项目申报单位仅限在中国大陆境内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机构(含医院)与高校,注册时间为2023年6月30日前,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具有良好国际合作基础,运行管理规范。国家机关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项目牵头申报单位、项目参与单位以及项目团队成员诚信状况良好,无在惩戒执行期内的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申报单位同一个项目只能通过单个推荐单位申报,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2.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项目。3.本批次指南项目属于“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人员交流类项目,不计入项目负责人申请和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的项目总数限项范围(不进行项目负责人限项联合审查),但同一国别、国际组织、多边机制等协议框架下的申请和在研的人员交流项目合计不超过1项,即项目负责人申请和在研的中法人员交流项目合计不超过1项。4.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或本批次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原则上不能申报该重点专项本批次项目。5.申报项目受理后,原则上不能更改申报单位和负责人。6.项目合作内容和方式应符合我国及各合作机构所在国家(地区、国际组织)有关法律法规和科研伦理相关规定。凡开展须事先审查报批的合作活动,例如涉及人类遗传资源或种质资源等,申报人必须事先依法依规履行国内有关审查报批手续。所有必需的手续完备后,项目才可正式立项。项目形成的知识产权和科研数据的归属、使用和转移,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应遵守我国参加或与合作方政府签订的有关知识产权或数据保护国际公约或双边条约。7.项目的具体申报要求,详见项目申报指南(附件1和2)。四、具体申报方式为做好项目申报的精准服务,请各院系于10月31号前汇总本单位申报意向,并填写附件3申报意向汇总表,及时通过邮件报送科研院联系人。1.网上填报。请各申报人按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上填报。项目专业化管理机构将以网上填报的申报书作为后续形式审查、项目评审的依据。申报材料中所需的附件材料,全部以电子扫描件上传。项目申报人网上填报申报书的受理时间为:2024年10月25日8:00至2024年11月13日16:00。2.组织推荐。请各推荐单位于2024年11月21日16:00前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逐项确认推荐项目,并将推荐函加盖推荐单位公章以电子扫描件形式上传。3.技术咨询电话及邮箱:010-58882999(中继线),program@istic.ac.cn。4.“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业务咨询电话及邮箱:010-68598010,zfj@nrscc.gov.cn。5.校科研院联系人:基海部 朱金晶、范莉、韩硕林 0571-88981775邮箱:zhujinjing@zju.edu.cn、1323009@zju.edu.cn、shuolinhan@zju.edu.cn 附件1.“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25 年度中法杰出青年科研人员交流计划项目申报指南附件2.“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25 年度中法杰出青年科研人员交流计划项目申报指南形式审查条件要求附件3.“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25 年度中法杰出青年科研人员交流计划项目申报汇总表   科学技术研究院2024年10月24日

  • 回顾性因果推断:追溯归因

    2024-10-23
  • 【内网】科研院关于转发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2024年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数智创新与人才专项申请指南”的通知

    2024-10-21

    各有关院系、各相关老师:根据《关于申报2024年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的通知》(教科发中心函〔2024〕1号)的相关要求,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与浪潮通用软件有限公司、知识加速(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联合设立“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数智创新与人才专项”,请有申报意向的老师按通知中所述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申请。申请截止时间为2024年11月30日。科研院联系人:畅 帅  88981083附件1:2024年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数智创新与人才专项申请指南http://www.cutech.edu.cn/detail/46-485附件2:”数智创新与人才专项“申请指南说明.docx附件3:课题申请书(数智创新与人才专项).docx科学技术研究院2024年10月18日2024年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数智创新与人才专项申请指南根据《关于申报2024年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的通知》(教科发中心函〔2024〕1号)的相关要求,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与浪潮通用软件有限公司、知识加速(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联合设立“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数智创新与人才专项”,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课题说明1. 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中心与浪潮通用软件有限公司、知识加速(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联合设立“数智创新与人才专项”,支持教育行业在企业级PaaS平台、开源低代码、人工智能、大模型、大数据、智算平台、物联网、工业软件、人才培养等方向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促进技术应用创新、数实融合、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2. 根据确定的研究内容,“数智创新与人才专项”为每个课题提供总经费为10万元至50万元的支持,其中研究经费5万元至25万元。课题申请人无需向资助企业额外购买配套设备或软件。3. 课题的选题方向和申请条件需符合《数智创新与人才专项申请指南说明》(附件1)的要求。4. 课题的计划执行时间为2025年2月1日~2026年1月31日,可根据课题复杂程度适度延长执行周期,最长不超过两年。5. 资助课题获得的知识产权由资助方和课题承担单位共同所有。二、课题申请1. 请各课题申请人按要求填写《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申请书》(附件2),并将签字盖章后的PDF扫描文件上传至:https://cxjj.cutech.edu.cn。2. 书面材料一份,邮寄至: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5号803室,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 信息化研究发展处。3. 申请截止时间为2024年11月30日。三、联系人及联系方式1.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联系人:张杰      电话:010-625146892. 企业联系人:蔡令达(全国)电话:13905386729    邮箱:cailingda@inspur.com宋琦(全国)电话:15165103156    邮箱:songqi03@inspur.com姜海玉(京津冀)电话:13716446621    邮箱:jianghaiyu02@inspur.com王传东(华南、华中)电话:13658610485    邮箱:wangchd02@inspur.com刘松林(华东)电话:18865950833    邮箱:liusonglin01@inspur.com  附件:1.“数智创新与人才专项”申请指南说明.docx2.课题申请书(数智创新与人才专项).docx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2024年10月9日         

  • 【内网】关于加快认领核对2023年论文信息的通知

    2024-10-21

    各学院(系)及相关科研人员:    我校2023年SCI两类(article、review)论文已汇总,尚有1341篇无人认领,5417篇推送中,388篇启动申请,55篇认领未通过,详情见附件一。如需修改:1.信息不符,请提供论文全文;2.缺项,请提供入藏号(机内码)等信息。3.WOS收录信息有误,修正路径及方法:http://rd.zju.edu.cn/rdoffice/2014/1015/c24394a941140/page.htm联系人:张  潇 zhangxiao67@zju.edu.cn(论文相关问题)王泓越 wanghongyue@zju.edu.cn(系统相关问题) 科学技术研究院2024年10月16日    附件一:2023年论文清单.xlsx    附件二:科研服务系统论文认领操作指南.pdf    附件三:科研服务系统论文认领审核操作指南.pdf附件一中的“ 状态”栏解释:启动申请:论文已被认领,待科研秘书审核认领未通过:论文已被认领,科研秘书审核未通过,请老师重新认领或修正信息审核通过:论文已被认领,科研秘书已审核通过推送中:论文未被认领,论文信息已推送给相关老师无法匹配:论文未被认领,论文信息尚未匹配到合适的老师无人认领:论文未被认领,因为除以上情况之外的原因处于未认领状态

  • 【内网】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关于制订2025年度教职工因公临时出国(境)出访计划的通知

    2024-10-21

    各相关单位:为更好地落实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要求,坚持党委对外事工作的统一领导,推进实施全球开放发展战略,服务一流大学建设目标,现启动2025年度教职工因公临时出国(境)出访计划的制订和报送工作。相关事项具体如下:一、上报计划(一)行政性出访计划年度行政性出访计划由各单位根据工作需要规范制订,出访团组、人数、天数等具体要求参见《浙江大学因公临时出国(境)管理办法》。中层及以上领导干部的年度因公临时出国(境)行政性出访计划需经学校审核。(二)学术交流合作计划教学科研人员因公临时出国(境)开展学术交流合作的年度计划由各单位科学制订,单位与个人的出国(境)批次数、团组人数、在外停留天数根据实际需要安排。二、上报要求请各单位填写《2025年度中层及以上领导干部因公临时出国(境)行政性出访计划申报表》(详见附件1)和《2025年度教学科研人员因公临时出国(境)学术交流合作计划申报表》(详见附件2),并于2025年11月2日(周五)前将电子版文档及盖章后的扫描件发送至oge@zju.edu.cn。相关事项可咨询国合处出入境事务办公室,联系电话:88981875,88981261。特此通知。附件一:2025年度中层及以上领导干部因公临时出国(境)行政性出访计划申报表.xls附件二:2025年度教学科研人员因公临时出国(境)学术交流合作计划申报表.xlsx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2025年10月21日 

  • 浙江大学2025年数据科学与工程硕士(iMDS)项目研招统考报名指南

    2024-10-21
  • Adaptive Independence Test via the Generalized HSIC

    2024-10-18
  • 博士生讨论班2024[05]

    2024-10-18
  • 【内网】境外汇款流程

    2024-10-17
  • 【内网】Z2028教职工因公临时出国派遣证明线上办理流程

    2024-10-17

  • 2024级数据科学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项目 校内导师目录

    2024-10-15

    导师姓名 主要研究方向 导师名额 邮箱 陈华钧 人工智能、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AI for Science 1 huajunsir@zju.edu.cn 陈璐 数据库、大数据处理、度量空间数据管理、时空数据管理、查询可用性分析 1 luchen@zju.edu.cn 崔逸凡 因果机器学习,强化学习,精准决策,个性化医疗 3 cuiyf@zju.edu.cn 高云君 数据库、大数据管理与分析、DB与AI融合 1 gaoyj@zju.edu.cn / raygaoyj@gmail.com 贺诗波 物联网、大数据与网络科学、人工智能 1 s18he@zju.edu.cn 李超 数据智能、智慧城市、工业智能 3 chaoli@intl.zju.edu.cn 林俊宏 稀疏恢复,核方法,正则化,学习理论,机器学习优化算法,深度学习 3 junhong@zju.edu.cn 骆威 充分降维,高维数据分析,因果推断 3 weiluo@zju.edu.cn / wluostat@outlook.com 苗晓晔 智能数据治理与服务,数据补全与数据清洗, 数据估值与服务定价,智能药物研发 3 miaoxy@zju.edu.cn Andre Python 应用空间统计学,空间扩散,贝叶斯层次模型 3 apython@zju.edu.cn 邵辉 应用概率论、量化金融 1 huishao@intl.zju.edu.cn 沈春华 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 1 chunhuashen@zju.edu.cn 孙文光 大范围多重假设检验,选择性推断,经验贝叶斯方法,迁移学习,机器学习的公平性,统计决策理论 3 wgsun@zju.edu.cn 王一苇  零售运营管理研究,订阅制研究,人工智能在商业运营领域的应用,大规模随机实验 1 yiweiwang@intl.zju.edu.cn 杨秦敏 工业数据智能、可再生能源与智能电网、智能控制系统理论 1 qmyang@zju.edu.cn 周闻宇 金融计量经济学,实证金融,数字经济 1 wenyuzhou@zju.edu.cn

  • 【内网】关于招募第四期浙江大学“启真问学”创新平台导师的通知

    2024-10-12

    为进一步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求,浙江大学党委学工部、浙江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启动浙江大学“启真问学”创新平台第四期导师招募选拔。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培养目标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开放协同,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科教融合,营造学校学术创新氛围,大力提升本科生的学术创新能力。师生共进,充分激活师生两个主体,发挥高水平教师引路作用,为学生发展提供多元通道,自主培养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立志奉献国家的拔尖创新人才。目前三期共计选拔188位创新导师,录取677位学员,推进本科生早进实验室、早进课题组、早进科研团队。平台在全校上下弘扬“尊德性、道问学”的优良传统,营造学校学术创新氛围。在课题研究方面,平台于2023年和2024年开展“启真问学”创新平台科研训练项目,总立项科研训练项目81项,其中,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9项。在学科创新方面,学员获第八届、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一等奖、入选浙江大学本科生未来学术新星项目、已有8人次学生以第一作者或主要作者在领域顶刊发表SCI论文5篇等等。在学术深造方面,平台毕业生共15人均深造,其中本校保研和直博9人,共有5人硕博导师为“启真问学”导师。二、实施方案平台根据实际情况每年开设1-2期。师生结合科研兴趣双向选择,选定后以“问学小组”为单位开展个性化的长周期培养。面向各院系学者开放导师报名,由党委学工部、创新创业学院和学校学术委员会组织遴选,第三期导师人数不限制,原则上每位导师可录取1-5名学员;学员从本科学生中选拔,每期学员总人数不限制,由党委学工部、创新创业学院、学校学术委员会组织完成选拔。平台理想化培养周期为本硕博贯通的长周期培养。在本科阶段,学员进入导师课题组以“问学小组”为单位开展学术创新能力提升学习。鼓励学员在完成本科阶段学习后,继续深造,鼓励从事学科交叉和科研跨界等创新方向研究。平台采用动态管理机制,定期评估调整,滚动发展。为切实探索长周期培养机制与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确保平台达到预期实施效果,导师与学员需共同遵守以下培养要求:(一)学员在录取后确认创新导师,切实融入“问学小组”,开展学术创新研究学习;学员应在深度参与学习中了解学科研究前沿动态,在深度参与课题研究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原则上,学员需初步参与1项课题研究。(二)导师应指导学员制定长周期创新学习方案,三个月以内提交书面个性化培养方案,由导师和学员共同签字确认,由党委学工部、创新创业学院统一存档;导师应对学员给予经常性的学术科研指导,鼓励学员结合学科特色依托实验、调研开展学术交流。三、选拔条件(一)教师选拔条件1. 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有较好的育人情怀;2. 有突出的学术发展潜力,已承担国家战略需求或国际前沿创新研究课题或担任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负责人;3. 关心热爱学生,能指导学生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科研训练方案和个性化长周期培养计划,并提供必要的科研训练以及督导工作。(二)学员选拔条件1. 具有优秀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质,身心健康,学风诚信,无违法违纪记录;2. 对科学研究具有浓厚兴趣,并立志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3. 勤奋刻苦,具有顽强毅力和钻研精神。四、招募流程与时间安排(一)教师报名10月12日至10月24日,请报名教师填写信息收集表:https://teyccddijji.mikecrm.com/yONvqch。(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报名)(二)导师遴选与确认10月25日至10月27日,由党委学工部、创新创业学院和学校学术委员会组织遴选。(三)导师名单审核公示10月28日至10月30日,党委学工部和创新创业学院审核并公布“启真问学”创新平台第四期导师名单。(四)学员招募启动11月初,全校发布“启真问学”创新平台学员招募通知,面向本科学生启动选拔。五、联系方式联系人:张老师电话:0571-88981157 邮箱:zhangnan77@zju.edu.cn  党委学工部创新创业学院2024年10月12日

  • 博士生讨论班2024[04]

    2024-10-11
  • 【内网】关于组织开展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专项计划的通知

    2024-10-09

    各相关学部、学院(系)及有关单位,各位博士研究生同学: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聚焦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目标,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中国科协启动了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专项计划(以下简称本计划),根据《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试点开展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专项计划的通知》(附件1)要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目标任务中国科协依托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以下简称省级科协)和高校科协推荐一批具有学术潜力、创新能力的在读博士生入选本计划,依托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以下简称全国学会)进行托举培养,通过组织吸纳、安排学术兼职、支持学术论文发表、提供学术交流平台、资助开展出国(境)访学等方式,促进博士生能力提升。托举期不超过2年。二、申报条件(一)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二)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具有良好的学风和道德,无学术不端行为;(三)具有浙江大学学籍的全日制二年级及以上在读博士研究生,具有中国国籍、年龄不超过30周岁(按2024年8月31日实足年龄计算),离基本修业年限到期时间不满1年的博士研究生原则上不推荐申报。(四)博士与硕士阶段的科研方向具有一定延续性、相关性或学科交叉性,博士所学专业属于理学、工学、农学和医学等学科门类,且有志于长期从事科技工作;(五)立足国家需求、产业趋势、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领域、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开展科研攻关;(六)同等条件下,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获得者或研究生阶段(含硕士、硕博连读、直博、普博)国家级奖学金获得者优先推荐;(七)同等条件下,曾在本领域高水平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含共同第一作者)发表论文,或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或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排名前三)的优先推荐。三、推荐渠道推荐渠道分为高校科协推荐和自荐。申报人应选择其中一个渠道申报。1.高校科协推荐。由申报人在系统上搜索“浙江大学科学技术协会”添加高校科协推荐渠道。学校科协实行限额推荐,请各相关学部择优推荐。相关要求将另行通知至学部。2.自荐。由申报人在系统上搜索“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添加自荐推荐渠道。学籍在工程师学院、国际联合学院等直属单位且符合相关条件的申报人可通过自荐渠道申报。四、申报程序(一)项目申报人填报1.请申报人根据通知相关申报要求,通过“智慧科协”平台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专项计划支持系统(http://kecaihui-tm-zz.cast.org.cn/match-page/qtgc)填写并提交《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专项计划推荐表》。填报时需选择1-3个全国学会作为意向托举单位。2.申请人需要提交的材料:(1)系统中导出的推荐表及已取得的代表性成果证明材料;(打印推荐表并在相关位置完成签字后,扫描并上传签字页;通过自荐渠道申报的学生导出签章页,本人签署承诺后,提交至研究生院研究生培养处签署“高校研究生主管部门意见”,研究生培养处地址:紫金港校区研究生教育综合楼811室)(2)申报意向汇总表(附件2);(3)经导师审核签字的《导师知情书》PDF扫描件(附件3);将上述材料电子版以“姓名+学院(系)”命名报送至所在学院(系)研究生科。3.系统填报截止时间为2024年10月13日14:00,逾期不予受理。请申报人在截止时间内完成系统申报与材料报送,申报截止后将无法提交与修改。(二)请各学院(系)对申报人的资质及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核,于10月14日14:00前将《申报意向汇总表》(附件2)电子版及盖章扫描件、学生申报材料报送至浙大科协邮箱(zdkx@zju.edu.cn),邮件主题命名为“XXX学院中国科协博士生专项申报材料”。五、其他说明本计划资助方式有别于其他科研项目或人才计划,中国科协按照累计不超过人民币4万元的资助标准为入选者提供学术资助。学术资助主要用于入选者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和开展出国(境)交流访学,按“包干制”定额方式,由中国科协统一拨付。本计划不与其他项目互斥。具体托举服务内容和资助方式等未尽事宜详见《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专项计划管理办法》(附件4)。六、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浙大科协 李老师 0571-87951079研究生院 张老师 0571-88981403 附件:附件1 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试点开展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专项计划的通知(科协办发组字〔2024〕22号).pdf附件2 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专项计划申报意向汇总表.xlsx附件3 导师知情书.docx附件4 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专项计划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科协办发组字〔2024〕21号).pdf附件5 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pdf附件6 各校区银行账号信息.docx  浙江大学科学技术协会浙江大学研究生院2024年9月30日

  • «
  • 1
  • 2
  • ...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
  • 85
  • 86
  • »
扫一扫二维码
更多资讯请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 电话:0571-88208268    0571-88208302

  • 邮箱:cds@zju.edu.cn

  •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浙江大学综合服务中心 浙江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 浙江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浙江大学校务服务网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 2025 浙江大学数据科学研究中心 浙ICP备05074421号 技术支持 : 寸草心科技   管理登录